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晴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 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神人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
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梦惊。
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
河汉近、疑在蓬瀛。
右十景,先辈寄之歌咏者多矣。
霅川周公谨以所作木兰花示予,约同赋,因成,时景定癸亥岁也。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倚窗闲嗅梅花,霜风入袖寒初透。
吾年如此,年年十月,见梅如旧。
白发青衫,苍头玄鹤,花前尊酒。
问梅花与我,是谁瘦绝,正风雨、年时候。
不怕参横月落,怕人生、芳盟难又。
高楼何处,寒英吹落,玉龙休奏。
前日花魁,后来羹鼎,总归岩岫。
但逋仙流落,诗香留与,孤山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