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对,意甚美矣。
翌日,为赋此词褒之也水纵横,山远近。
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
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代对,意甚美矣。
翌日,为赋此词褒之也水纵横,山远近。
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
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原序: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者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注释】 ①大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时稼轩二次罢居信州带湖。是年瓢泉新居初成。饮瓢泉:在瓢泉饮酒。客以泉声喧静为问:客人问泉声喧闹还是幽静?蝉噪林逾静:梁代诗人王藉《入若耶溪》诗中的一句,与下句“鸟鸣山更幽”合成一联,有动中见静的意境。翌(yì意)日:第二天。褒:夸奖,赞扬。 抒发山水之乐,动静之趣,一篇艺术小品。山本静,水为动;山影入水,而水动山摇;则静中有动,动中见静,动静莫辨。妙在自喻身世飘摇,出处无常。下片主客问答,问既巧,答亦妙。菩萨尘断心净,故花不沾身;我辈惟有心静,方能化动为静,动中取静,此亦嘲客不知进退之禅机。 ②“水纵横”三句:拄杖游遍瓢泉的重山叠水。 ③“老眼”两句:老眼怕光,只有欣赏水上的青山倒影。 ④“试教”三句:水波荡而山影摇,笑自己一生恰如山影飘摇无定。试教:有试看的意思。此个:这个,即下文的水中山影。 ⑤一瓢饮:语出《论语·雍也》,谓一瓢清水,是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话。此借指一瓢酒,即题序之“饮瓢泉”。 ⑥“人问”四句:你来瓢泉求静,而泉声喧嚣,何以致静。按:此即题序的“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个中:此中。 ⑦“我眠”句:《宋书·陶潜传》说:无论贵贱来访,陶潜只要有酒,就取出共饮。他若先醉,就对客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⑧“维摩”两句:用维摩讲经、天女散花的佛经故事作答。据《维摩诘经》载:维摩讲佛经时,有一天仙女向听讲者抛洒天花。花洒到诸菩萨身上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则沾而不坠。这说明大弟子的尘根尚未彻底除尽。维摩:即维摩诘,佛教中的先哲,与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同时人,善讲大乘教义。方丈:佛寺长老及住持说法之处。后即用为对寺院长老及住持的代称。-----------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凌寒架雪知春近。
闲探处、如相问。
溪流清浅暮云低,玉蓓横斜风定。
晚枝雀啅,幽姿方展,还映疏篁冷。
镜鸾妆罢明梢嫩。
犹记宜相并。
如今却月别传香,知引何人幽兴。
不堪楼上,昭华吹断,声与愁肠尽。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梦惊。
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
河汉近、疑在蓬瀛。
右十景,先辈寄之歌咏者多矣。
霅川周公谨以所作木兰花示予,约同赋,因成,时景定癸亥岁也。
噫吁嘻,秋风从天来,一扫酷吏热。
嗷嗷天下心,无复苦炊爇。
丛丛篱边花,幽香知素节。
与化同一啸,世事花能说。
前兮酷暑在,击揖志如铁。
岂无如谢安,围棋声未歇。
胸中森甲兵。
千里胜自决。
诗人扪虱穷,忧时心惙惙。
歌秋风兮歌国风,问知音兮问豪杰。
毅斋大老除机关报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汗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台色齐辉,一点长庚,夜来更明。
渐日添宫线,功催补衮,春回梅萼,香趁调羹。
鹤禁班高,槐庭恩重,八帙骎骎人共荣。
谁知道,纵身居公辅,心似书生。
东楼见说初成。
有帘卷江山万里横。
想高情长羡,碧云出处,清时未计,绿野经营。
东阁郎君,南宫进士,管领孙枝扶寿觥。
齐眉醉,笑尊前乐事,真个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