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往在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

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

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

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eL.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

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

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

不知二圣处,私泣百岁翁。

车驾既云还,楹桷欻穹崇。

故老复涕泗,祠官树椅桐。

宏壮不如初,已见帝力雄。

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

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

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

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

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

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

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

尽驱诣阙下,士庶塞关中。

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

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

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

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

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

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

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

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作。  往在西京日①,胡来满彤宫②。中宵焚九庙③,云汉为之红④。解瓦飞十里⑤,繐帷纷曾空⑥。疚心惜木主⑦,一一灰悲风⑧。合昏排铁骑⑨,清晓散锦幪⑩。贼臣表逆节(11).. ,相贺以成功。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12).. 。当宁陷玉座(13).. ,白间剥画虫(14).. 。不知二圣处(15).. ,私泣百岁翁(16).. 。  (此诗历叙三朝治乱也。首纪天宝末,禄山陷京之事。上八,毁及宗庙。次八,伤及宫禁。下二,言玄肃出奔,父老悲涕也。贼徒肆行逆节,则上表禄山以称贺,如下文杀妃主、毁御座是也。)  ①张协诗:“昔在西京时。”②《书》:“王徂彤宫,攸居。”③古制天子七庙,王莽增为九庙。《旧唐书》:中宗已祔太庙,开元四年,出置别庙。至十年,置九庙,而中宗神主复祔太庙。④《诗》:“倬彼云汉,昭回于天。”⑤汉徐乐上书:“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屋瓦皆飞,出《光武纪》,详见上章。⑥谢脁诗:“繐帷飘井干。”此言庙中神帷也。《诗》:“忧心孔疚。”⑦.. 《史记》:武王伐纣,载木主而行。《旧唐书》:天宝末,两都倾陷,神主亡失。肃宗既复旧物,建主作庙于上都。其东都神主,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⑧《孔丛子》:卫出公曰:“寡人之任臣无大小,一一自观察之。”曹植诗:“悲风来入怀。”⑨合昏,本是草名,至夜则合。陆倕铭:“合昏夜卷,蓂荚朝开。”此处借用作黄昏。沈佺期诗:“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魏志注》:曹公列铁骑五千,为十里障。⑩《江赋》:“雾祲于清旭。”,音隶,视也。《广韵》:“驴子曰。”【钱笺】禄山陷两京,以橐駞运御府珍宝于范阳。故曰“散锦”。【郭知达本注】徐陵诗,“金鞍覆锦。”幪,鞍帕也,公诗屡用锦幪,以幪为正。(11)《魏志》:张超曰:“王师将危,贼臣未枭。”《国语》:逆节萌生。(12)《幸蜀记》:天宝十五年七月,禄山令张通儒,害霍国公主、永王妃、侯莫陈氏、驸马杨胐等八十余人,又害皇孙、郡县主、诸妃等三十六人。干宝《晋纪》: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王昭君辞》:“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13)《记》:“天子当宁而立。”谢脁诗:“玉座犹寂寞。”(14)【师氏注】白间,黼衣也,画虫画雉以饰之。《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李善曰:“白间,青琐之侧以白涂之,今犹谓之白间。”《吴越春秋》:“虫镂之刻画。”(15)又:一一圣两君。(16)《世说》:殷仲堪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车驾既云还①,楹桷歘穹崇②。故老复涕泗③,祠官树椅桐④。宏壮不如初⑤,已见帝力雄⑥。前春礼郊庙⑦,祀事亲圣躬⑧。微躯忝近臣⑨,景从陪群公⑩。登阶捧玉册(11).. ,峨冕聆金钟(12).. 。侍祠恧先路(13).. ,掖垣迩灌龙(14).. 。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15).. 。镜奁换粉黛(16).. ,翠羽犹葱胧(17).. 。  (次记至德初,肃宗收京之事。上八,记新庙之祭,微躯六句,记陪祀之事。天子四句,乃陪祀所见景物。此叙庙祀特详者,萃涣莫大于享帝立庙也。车驾初还,故父老流涕。楹桷重新,故庙树椅桐。唐史:肃宗还京,在至德二年十月。其亲享九庙及祀圜丘,在乾元元年四月。鹤注谓前春,疑误。玉册,册文也。峨冕,法服也。金钟,驾至鸣钟也。恧先路,惭列辇辂之傍。迩濯龙,密迩宫禁之地。孝孙,指肃宗。五云,谓瑞气。镜奁,后庙神御之物。翠羽,庙中神御之饰。)  ①《光武纪》:车驾入洛阳。②《左传》:“丹楹刻桷。”《长门赋》:“郁并起而穹崇。”③《诗》:“涕泗滂沱。”④《史记·武帝纪》:令祠宫领之,如其方。《诗》:“树之榛栗,椅桐梓漆。”⑤《西征赋》:“豁爽垲以弘壮。”⑥《庄子》:“帝力于我何有哉?”⑦《前汉·礼乐志》:“荐之郊庙,则鬼神享。”⑧《诗》:“祀事孔明。”⑨曹植《叙愁赋》:“委微躯于帝室。”⑩《东都赋》:“天官景从。”(11)玉册,注别见。(12)张华诗:“轩冕峨峨,冠盖习习。”《韩诗外传》:“古者,天子左右五钟。将出,则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入,则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13)《汉.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封禅文》:“群臣恧焉。”《尔雅》:“恧,小惭也。”南齐何从事联句“芸黄先露早”,与此先露不合,此当是先路之讹。《记·郊特牲》: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注:大路,祭天车。先路,祭庙车。《东京赋》:“奉引既毕,先略乃发。”则先略为君车矣。又,公诗有“起草鸣先路”句。《楚辞》:“来吾道兮先路。”《舞鹤赋》:“翔翥先路。”则先路乃前导也。王洙谓斋廊未备,犹恧沾露。朱注谓新进侍祠,先蒙恩露。张注谓春日侍祠,因劝先人雨露之感。语皆迂曲。(14)刘桢诗:“隔此西掖垣。”【杜田注】《后汉·桓帝纪》:祠老子于濯龙宫。《马后纪》:“帝幸濯龙中。”《续汉志》:“濯龙园,名濯龙宫。”《百官志》有濯龙监一人。《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薛综注:“《洛阳图经》曰:濯龙,池名。”《赭白马赋》:“处以濯龙之奥。”注:“濯龙,内厩名。”《卢植集》:“诏给濯龙厩马三百匹。诸书称濯龙不同,大抵以宫得名,而置监园厩,皆因之也。”(15)《诗》:“工祝致告,徂赍孝孙。”沈约《宋书》:庆云五色者,太平之应。董仲舒《雨雹对》:“云五色而为庆,三色而为矞。”《楚辞》:“天子之门以九重。”(16)《后汉·阴后纪》:帝率百官上后陵,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泣,令易脂泽妆具。乐府:“粉黛不假饰。”(17)曹植赋:“或拾翠羽。”郭璞《江赋》:“溍荟葱胧。”注:“青盛貌。”  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俎豆腐羶肉,罘罳行角弓①。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②?尽驱诣阙下③,士庶塞关中。  (此记广德初,吐蕃陷京之事。【洙注】前者,指禄山。后来,指吐蕃。【梦弼注】俎豆句,谓污漫祭器。罘罳句、谓狼籍官庙。【卢注】时藩镇不能赴援,故言安得自西徂东,布昭王命,使主将率民入关,以敌忾乎?《杜臆》:安得二字,直贯下节,乃臣子期望之词。西极,指京师之西,与山东相对,或指吐蕃者,非。)  ①薛苍舒曰:《汉文帝纪》:七年夏六月,未央宫东阙罘罳灾。崔豹《古今注》:“罘罳,屏也。罘者,复也;罳者,思也。臣朝君至屏外,复思所奏之事于其下。”颜师古注:“罘罳,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如罘罳然,一曰屏也。”又《礼记疏》:“屏,天子之庙饰也。”郑注:“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唐苏鹗《演义》称:罘罳,织丝为之,轻疏浮虚,象罗网交文之状,盖宫殿檐户之间也。段成式《西阳杂俎》称:上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余谓二说皆通,以罘罳为网,则结绳为之,施于宫殿檐楹之间,如苏鹗之说,是也。以罘罳为屏,则刻木为之,施于城隅门阙之上,如成式之言,是也。然就二说之中,段氏之说为长。《韩安国传》注:师古曰:以木曰弧,以角曰弓。②《易》:“重巽以申命。”③曹植诗:“盘桓北阙下。”  主将晓逆顺①,元元归始终②。一朝自罪己③,万里车书通④。锋镝供锄犁⑤,征戍听所从⑥。冗官各复业⑦,土著还力农⑧。君臣节俭足⑨,朝野欢呼同⑩。中兴似国初(11).. ,继体如太宗(12).. 。端拱纳谏诤(13).. ,和风日冲融(14).. 。赤墀樱桃枝(15).. ,隐映银丝笼(16).. 。千春荐灵寝(17).. ,永永垂无穷(18)..   (此论永泰后代宗还京之事。主将四句,言靖乱之由。锋镝四句,言初治之象。君臣六句、望其力致太平。赤墀四句,愿其无忘孝享。《通鉴》:广德元年十月,郭子仪使王延昌抚谕诸将,皆大喜听命。所谓“主将晓顺逆”也。【鹤注】永泰元年正月,下制,劳还罪己之念。所谓“一朝自罪已”也。《杜臆》:主将胁民,向来叛服不常,当令其改心易虑,而吃紧在罪己一语,此转乱为治之机也。锋镝二句,言复府兵之制,则兵农可以合一。藩镇多表授官僚,朝廷虽设官而无事,故欲冗官之复业。各镇选丁壮为兵民,皆弃本业而好乱,故欲土著者力农。听言纳谏,又罪己后,改过自新之法。樱桃荐寝,与上礼郊庙相应,皆回銮后最急之事,故反覆言之。)  ①《黄石公素书》:主将之法。②《魏志》:傅巽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汉·文帝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颜注】“元元,善意也。”③马融疏:“陛下深惟禹汤罪己之义。”④《汉·光武纪》:车书共道。⑤锋镝,刀锋、箭镝也。《晋史论》:“锋镝如云。”曹植诗:“相随把锄犁。”⑥颜延之诗:“憔悴征戍勤。”⑦《申屠嘉传》:“冗官居其中。”师古曰:“冗,散辈也、如今之散官。”⑧《食货志》:“安民之道,土著为本。”《淮南子》:“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⑨《汉·宣帝纪》:“躬行节俭。”⑩张载诗:“朝野多欢娱。”(11)汉明帝诏:“先帝受命中兴。”(12)章帝诏:“继体守文。”(13)梁简文书:“履璇玑而端拱。”汉文帝诏:“益建官师为谏诤。”(14)颜延之诗:“昧旦濡和风。”《海赋》:“冲融滉漾。”(15)丹墀,注见上章。《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注:樱桃也。(16)丘巨源诗:“隐映含歌人。”《陌上桑》:“青丝为笼系。”(17)谢脁《酬德赋》:“度千春之可并。”灵寝,注见上章。(18)汉景帝诏:“袒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  京都不再火①,径渭开愁容②。归号故松柏③,老去苦飘蓬④。  (末以思乡之意作结。《杜臆》:泾渭,乃吐蕃入寇之路。《诸将》诗云:“多少村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故必吐蕃远去,而愁容始开。【卢注】往在西京,既遭丧乱,老去飘蓬,终远长安。首尾无限悲酸。此诗前后三段,各十八句。中八句作腰,末四句作结。)  ①左思诗:“羽檄飞京都。”②鲍照诗:“发藻慰愁容。”③古诗:“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④刘孝绰诗:“游子倦飘蓬。”卢元昌曰:此章历叙肃、代两朝,经禄山、吐蕃之乱,以见幸蜀之辙,不鉴于前,奔陕之驾,相寻于后。故于肃宗收复处,略其治具,于代宗收复处,详陈保安图治之道,正见肃宗不能自振,沿至代宗,再有吐蕃之祸。乃代宗收京后,又不思省躬罪己,节俭裕民,听言纳谏,且冗官失职,兵不归农,朝政之阙失多矣。政治无具,祸乱相因,未几,德宗又有奉天之幸,内寇外夷,竟与唐相终始矣。至篇中血脉,以孝治为重,故详言宗庙废兴之由,于肃宗曰“天子唯孝孙”,于代宗曰“继体如太宗”,因以“归号故松柏”,自述己意终焉。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诗家清绝。

檐外森然苍玉节。

学易无思。

一笑窗前白玉妃。

何人共说。

山上青松松上雪。

更有谁知。

溪在门前月在溪。

张使君仲谋中秋多雨。

常是尊罍狼藉去。

今夜云开。

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

还有清光同此会。

笛在层楼。

声彻摩围顶上头。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

以乡以荐,既芬既洁。

礼成乐备,人和神悦。

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

公侯卿士,靡不率从。

麛卵萌生,咸保厥终。

不鄙不夭,乐哉融融。

赤骨律穷,单靠布袋。

子细思量,大有事在。

平地要升兜率天,你这汉是颠是騃。

帝居在震。

龙德司春。

开元布泽。

含和尚仁。

羣居既散。

岁云阳止。

饬农分地。

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

丹楹玉墀。

灵威以降。

百福来绥。

萌生触发。

岁在春。

咸池始奏。

德尚仁。

惉懘以息。

和且均。

高在绝顶,富在福严。

乐在天堂,苦在地狱。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鹤舞青青雪里松。

冰开龟在藻,绿蒙茸。

一成不记蕊珠宫。

蟠桃熟,应待几东风。

玉酒紫金钟。

非烟罗幕暖,宝熏秾。

赠君春色腊寒中。

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风高云澹,露冷烟清。

坐松下右,听松上声。

闻知见觉没干涉,暑往寒来无处雪。

八臂那吒{在卑右页}面看,七星利剑和声截。

[黄钟为角一奏]神兮焉居,神在震方。

仁以为宅,秉天之阳。

神之来矣,道修以阴。

望神未来,使我心苦。

一阳应候,万国同文。

天正纪节,太史书云。

凝旒在御,列斜爰分。

寿觞斯荐,祝庆明君。

人欲所大味为先。

兴和尽敬咸在旃。

碧鳞朱尾献嘉鲜。

红毛绿翼坠轻翾。

臣拜稽首万斯年。

三髻轩昂,一般仙格。

宜乎花戴青黄白。

这些道意少人知,马风再遇亲传得。

欲要修持,须依法则。

日来月往通关脉。

烹铅炼汞结金丹,功成

三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平江出灯道地,诸人尽知灯明。

如来在诸人眼裹耳裹,转如是轮。

终宵忘寐。

好事如何犹尚未。

子细沈吟。

珠泪盈盈湿袖襟。

与君别也。

愿在郎心莫暂舍。

记取盟言。

闻早回程却再圆。

昔年曾到神清洞。

笑领希夷非夙梦。

看时须到月边乌,养处且论铅与汞。

土膏仍有黄芽动。

神水浇香灵气种。

夜深谁伴玉琴闲,鹤在九华松露重。

以柳堤边舞,黄莺树上鸣。

瞿昙真实相,历历在而今。

谁言入灭向双林。

梦魂思汝鸟工往,事故著人羊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