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景1197 个结果。
  •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春阴院落帘垂地。

    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

    轻寒漠漠侵鸳被。

    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名利,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草暮。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

    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惊心旧游误。

    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

    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只有濛濛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