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

    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呜呼!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鸳鸯对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水晶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