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堂风月深,自此出瑶琴。
为我弹一曲,悠然生古心。
余清分坐客,微响拂流禽。
世上是非耳,谁能知此音。
来相于庭,鸣鋗锵锵。
奉牲而告,登彼雕房。
非牲之备,民庶是康。
神依民听,上帝斯皇。
春入番江雨。
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
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路傍纷纷送者谁,相顾泪下如绠縻。
妻牵郎衣留不得,儿抱斧颈尤可悲。
寄声征夫且止泪,矫情勿为识者窥。
国贫端坐养士耳,汝曹衣廪民血髓。
边头战士寒堕指,霜风猎猎阵云起,湓城善地亦靠里。
岚重琴棋湿,风长枕簟寒。
熟读周官知几冬,染人袍就彩丝疑,家当永日三三夏,数应西岷六六峰。
囚放尽言公活汝,民期无复鼠穿墉。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昼得游嬉夜得眠。
农桑欲遍楚山川。
问看百姓知公否,馀子纷纷定不然。
思主眷,酌民言。
与民称寿拜公前。
只将心与天通处,合住人间五百年。
麦畦匀绿。
枝头屑屑飞梅玉。
伤心何事人南北。
断尽回肠,忍听阳关曲。
倚窗青荫亭亭竹。
好风敲动声相续。
夜阑怕见银台烛。
会得离情,他也泪速速。
朝阳已升,薰风习至。
乐奏既成,礼容亦备。
玉佩锵鸣,帝徐举趾。
台政穆宣,以听内治。
英声迈古,德施在民。
允秩宗祀,实延上神。
二更二点二更深。
宫钟声绝夜沈沈。
明月满天如写金。
同光共影无昏沉。
起来间操无弦琴。
声高调古惊人心。
琴罢独歌还独吟。
松风涧水俱知音。
[南吕为羽],翕辟以时,协气陶蒸。
播之金石,锵厥和声。
冥冥眑眑,孔享純诚。
是听是娭,邦基永宁。
洞然非洞亦非盘,个里有神谁解看,未启口前先应诺,听时莫被耳根谩。
诚一为专,礼三而称。
孰陪邦祠,惟我同姓。
金丝屡调,圭玉交映。
是谓熙成,福来神听。
听教一味瞌睡,参禅不入炉冶。
盗橘过於挥剑,骑虎稳如乘马。
伎俩元来个样生,几乎唤作忠道者。
菖蒲叶老水平沙。
临流苏小家。
画阑曲径宛秋蛇。
金英垂露华。
烧蜜炬,引莲娃。
酒香薰脸霞。
再来重约日西斜。
倚门听暮鸦。
西昌难作自古传,卓令赵令不作难。
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
从来美政人难继,二君双美今谁似。
卓令已作中都官,赵令也合即缀卓令班。
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
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
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闉。
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
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
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
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
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
五贤配西序,。
余沥波杨荀。
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
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
欹枕寒鸦处处听。
花前雁后数归程。
小红灯影闹春城。
两地相望今夜月,一尊不尽故人情。
老怀牢落向谁倾。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单于调,耳边似近单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