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初归石湖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赏析

作品赏析

  石湖在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县城盘门(西南门)外。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作者筑有亭台楼阁,作为别墅。宋孝宗赵昚为他写了“石湖”两个大字,所以他也就自号石湖。晚年,他得病,请示退休,回到石湖养老。这首诗是作者刚回到石湖作的,描写清晨闲步所见到的情景。   开头一句写时间和天色:早上灰蓝色的雾和初升太阳绯红色的光芒(朝暾),混和在一起,呈现出青中透红的色调(绀碧);这色彩烘染了石湖的上空。第二句写他在横塘的西岸,越城(苏州胥门外十里古时越国讨伐吴国时建的城)的东边,也就是石湖这个地方,安闲地散步。   接下去写他看到有一大片稻田,水稻已有半人高,并且开了稻花。在田间行走的人上半身露在稻花的上面;昨夜鹭鸶歇在池塘里菱角的叶子中间,早上站在那里。在翠绿的菱叶中,独有它那洁白的羽毛特别(孤明)。行人、稻花、鹭鸶、菱叶,这些人物和景物,构成了一幅非常耐看的美丽的图画。作者也被称为“田园诗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很善于描绘农村景色的。   他在石湖住过较长的时间,这时刚回来不久,随便走走(信脚),不用辨认,也能知道旧时走过的道路,因为对这环境太熟悉了;有时路上遇见邻近的老人家,心里发愣,因久别而陌生了,倒要辨认辨认才想得起来。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种情景,是刚回到乡里的人常有的感觉;写这种感觉,正切合诗题中“初归”二字。   最后一联说,往日在斜桥栽植的柳树,已经长大,无数的蝉儿(蜩)在树上叫着,那翠绿色的柳条,在空中飘拂(翠扫空)。晋朝桓温看到小时候栽的柳树,已经长得很粗壮,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这柳树尚且长得这么大了,人自然也老了,而事业却未成,心头的这滋味是很难堪的。这里暗用了桓温的故事,借柳树来写自己的感慨。它比起直接发议论来,显得意味更加深沉。 [url=http://www.richcon.net/]http://www.richcon.net/[/url]

诗人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97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奉劝人人,一一听分诉。

不晓阴阳,怎知修行路。

始初下手,炼就铅汞体。

自有龟蛇,引入曹溪路。

饱谙风月归,庶几无虚还。

归从鹤翘六六间。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急鼓初锺声报晓。

楼上今朝,卷起珠帘早。

环佩珊珊香袅袅。

尘埃不到如蓬岛。

何用珠玑相映照。

韵胜形清,自有天然好。

莫向尊前辞醉倒。

松枝鹤骨偏宜老。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天。

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眼不成眠。

吴姬归,潮光烛影红辉辉。

中心有语不敢吐,安得作月生汝衣。

枝上蝶纷蜂闹。

几树杏花残了。

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

休扫。

休扫。

管甚落英还好。

肃肃清庙。

岩岩寝门。

欹器防满。

金人戒言。

应暕悬鼓。

崇牙树羽。

阶变升歌。

庭纷象舞。

闲安象设。

缉熙清奠。

春鲔初登。

新萍先荐。

僾然入室。

俨乎在位。

凄怆履之。

非寒之谓。

何当效能,宋绪丕兴。

之子中荣,匪国之馨,维天下之馨。

溪头波及水妇,力小憩中途。

奉佛澄斋钵,供姑洁饭盂。

煮蔬甘胜肉,洗布白于酥。

酿黍修时祀,家篘不用沽。

官小宦游初,清贫如旧。

小簇杯盘旋篘酒。

虽然微禄,不比他们丰厚。

也知惭愧是,皇恩受。

富贵千般,享之惟寿。

心地平时到头有。

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鼎来荣贵待,通闺后。

地神归地,天神归天。

殷勤奉送,宝马金钱。

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

千人万人於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

愿君遄归与君期,要及此柳未衰时。

学道初从此处修,断除贪爱别娇柔。

长守静,处深幽,服气餐霞饱即休。

踯躅花红鸭摐飞,黄牛庙下见郎希大摊钱卖盐去,短钗簪叶负薪归

事师这情,期以百世。

言虽不多,意则独至。

识以岁月,越王之孙。

式时览观,用考大伦。

星桥未就,月钩初挂,翠叶暗惊秋早。

蕊珠宫里厌清闲,试回首、尘寰一笑。

仙风道骨,姆仪家范,须信人间最少。

一枝丹桂四兰荪,况千岁、灵椿未老。

一叶扁舟羡广津,无心鸥鸟远亲人。

苹蓼岸,静投纶。

危坐初无一点尘。

谢病归装能办未,葛洪丹灶景山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