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龙吟 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闹红:一本作“闹花”。形容百花盛开。 ②平莎:平原上的莎草。或说,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 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阁雨:把雨止住。阁,同搁。 ⑤罗绶:罗带。 【评解】 这首春恨词,上片从写景引向人事。柳媚花娇,草软莎平。淡云微雨,春光宜人。然而这“芳菲世界”却无人游赏,都付于流莺飞燕,实在令人生“恨”。下片写闻“归雁”而“念远”,感今忆昔,“几多幽怨”。这首词的可贵之处,是用“幽秀”之笔,写出了家国之情。正由于笔曲意深,含蓄而味永,艺术效果往往并不在壮怀激烈的言词之下。手法之妙,于此可见。 【集评】 徐釚《词苑丛谈》:陈同父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其《水龙吟》词,乃复幽秀。 刘熙载《艺概》卷四:同甫《水龙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言近旨远,直有宗(泽)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此词写的不是儿女情的“春恨”,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种“春恨”,它寄寓着祖国南北分裂,国耻未雪,家仇未报的悲愤。这样,便是以“芳菲世界”来比喻沦陷了的中原锦绣河山,而“莺和燕”,则是奸邪小人和卖国求荣之类人物了。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本词和辛弃疾的名篇《摸鱼儿》是同一风格,若论婉丽含蓄,意境深远,二词也可说是相映生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凭高念远,疏宕有致。起数句,皆写景物。“闹花”两句,写楼高风微。“春归”三句,写平莎垂杨。“迟日”三司,写寒暖不定。“恨芳菲”三句,总束上片,好景无人赏,只与流莺闲燕赏之,可恨孰甚。换头,因雁去而念远。“金钗”三句,言当日之乐事无踪。“罗绶”三句,言别后之幽怨难消。“正销魂”三句,以景结,伤感殊甚。---------------------------本词抒写春恨。上片恨今日芳菲世界,游人未赏,付与莺燕;下片恨昔年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一起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与宋祁《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相比 ,毫不逊色,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翠陌,翠绿的田野;平莎茸嫩,平铺的嫩草,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杨金浅,浅黄色的垂柳。迟日催花,春日渐长,催动百花竞放;淡云阁雨,云层淡薄,促使微雨暂收;轻寒轻暖,不寒不暖,气候最佳。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却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赏玩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莺燕是“能赏而不知者”(《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游人则为“欲赏而不得者”(同上)。鉴于人情世故都是这样,尚有何心踏青拾翠!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立无助的,心情是压抑的。雁足能传书信(见《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充当了信使,因为征人未回,向南楼探问归雁消息。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今已如风消云散。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秦观《满庭芳》“罗带轻分”,亦此意。翠绡封泪,翠巾裹着眼泪寄与对方,典出《丽情集》记灼灼事。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法,一断在“魂”字后,另一断在“又是”后,两者都可 ,而后者较恰当。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一名杜鹃,相传古代蜀君望帝之魂所化 。(《华阳国志·蜀志》)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这首词上片,作者几乎倾全力烘托春景的无比美好,而歇拍三句,却来一个大转折,指出人们以不能游赏美好的春景为憾事,以如此芳菲世界被莺燕所占有为惋惜,才领会前面之所以倾全力描绘春景者,是为了给后面的春恨增添气势。盖春景愈美好,愈令人惆怅 ,添人愁绪 ,也就是春恨愈加强烈。杜甫所谓“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感时花溅泪 ”(《春望》),即为此种思想感情的反映 。下片似另出机杼,独立成篇,其实不然,它是全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下片有岭断云连之妙。上片因春景美好反而引起春恨,这是客观景物与内心世界的矛盾,而所以铸成此种矛盾的,伤离念远是一个主要因素,下片就是抒写离愁别恨的,因而实与上片契合无间。从赏心乐事的一去不返,别后别久的十分怀念,别时景色的触目销魂 ,都在刻画主人公的感情深挚 。可是作者是一位“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拓万古之心胸”(黄宗羲《宋元学案·龙川学案 》)的铁铮铮汉子,他写作态度严谨,目的性明确 ,每一首词写成后,“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適引陈亮语)。所以很难想象他会写出脂粉气息浓郁的艳词。据此,才知下片的闺怨是假托的,使用这类表现手法在诗词中并不鲜见,大率以柔婉的笔调,抒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种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积的,而且与反偏安、复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莺燕,实际的意思则是大好河山尽沦于敌手。为此,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这几句词 :“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艺概》)以小词比壮语,不觉突兀,是因其精神贴近之故。陈亮传世的词七十多首,风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晋说:“《龙川词》一卷,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欤 !”(《龙川词跋》)后来他看到本篇及其他六首婉丽之词,修正自己的论点,曰:“偶阅《中兴词选》 ,得《水龙吟》以后七阕,亦未能超然。”(《龙川词补跋》)其实毛晋本来的论点还是对的,无须修正。作家的作品,风格、境界可以多样。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辛弃疾《 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是刚的,关于这一点,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的出。

诗人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9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

(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颓垣化为陂,陆地堪乘舟。

(以下并见张为《主客图》)汀洲渺渺江篱短,疑是疑非两断肠。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

龙吟四泽欲兴雨,凤引九雏警宿乌。

(七星管歌《通典》)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

(渔父词,《野客丛谈》)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

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

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倚窗闲嗅梅花,霜风入袖寒初透。

吾年如此,年年十月,见梅如旧。

白发青衫,苍头玄鹤,花前尊酒。

问梅花与我,是谁瘦绝,正风雨、年时候。

不怕参横月落,怕人生、芳盟难又。

高楼何处,寒英吹落,玉龙休奏。

前日花魁,后来羹鼎,总归岩岫。

但逋仙流落,诗香留与,孤山同寿。

玉鳌头上蓬莱,十分好处饶松壑。

无边风月,阴阴乔木,重重华萼。

秋水门庭,淡交簪履,随宜斟酌。

向西风回首,双旌缥缈,从天下、招琴鹤。

是则阳春有脚。

被金华、洞天留著。

相传好语,新来初见,分明鼓角。

田里相安,衤夸襦歌了,却来持橐。

称年年,橘绿橙黄时节,与松乔约。

吾皇神武中兴,直须整顿舆图旧。

岂惟天顾,岷峨一角,但西其首。

遮护咽喉,扶持气脉,宁无医手。

有庙谟先定,傍观何待,留侯蹑、魏侯肘。

天眷我家仁厚。

盛英才、载量车斗。

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休对秋风,移宫换羽,吟无绝口。

看福星,太乙临梁,此虏自不能久。

晓来露湿仙衣,盛开更比初开重。

春风也惜,?然薄怒,不堪摇动。

天上人间,我许唯有,司花会种。

想年年京洛,红尘紫陌,都占断、繁华梦。

醉里依稀有语,只清诗、可为光宠。

有香万斛,从今准备,公来迎送。

风雨难凭,彩云回首,总成无用。

唤玉壶、留取一枝春在,作中庵供。

卢橘为秦树。

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

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

萧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

还与万方同。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

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藉灵台。

浩气冲开,谷神滋化,渐觉神光空际来。

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

奇哉。

妙道难猜。

鲜点化、愚迷成大材。

试与君说破,分明状似,蚌含渊月,秋兔怀胎。

壮志男儿,当年高士,莫把身心惹世埃。

功成后,任身居紫府,名列仙阶。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兴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審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

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

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

未必全由戛者功,真生虚无非碗中。

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

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

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

声过阴岭恐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

坐来吟尽空江碧,却寻向者听无迹。

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报慈一要,凡圣同妙。

犬吠驴鸣,龙吟虎啸。

道吾乐神,师巫祭庙。

雨过山青,云收日照。

拾得与寒山,不觉呵呵笑。

休休,他年自有知音,岂待今朝说破。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

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

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

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黄鹤楼头月午。

奏玉龙、江梅解舞。

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

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

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近家添得园亭,晓山时看飞云过。

拥石栽梅,疏池傍竹,剪除芜污。

更喜南墙,杏腮桃脸,含羞微露。

算莺花世界,都来十亩,规模好、何须大。

开放两眉上锁。

把春前、新醅拨破。

病酒无聊,且容觞客,无多酌我。

底用歌喉,柳边自有,鸣禽相和。

逗归来,折得花枝教看,似人人么。

这消息,几人知,独我全真好。

大悟来,心地清凉,便分晓。

本来面目常照。

最玄妙。

金关开,玉户闭,来往通关窍。

遍三田,觉上下和冲,降银雪,黄芽遍生芝草。

姹婴舞跳。

透引动龙吟虎啸。

搬运在,斡旋中,坎离颠倒。

龟蛇战斗,水火抽添,炉内烧丹,结就明珠晃耀。

玉皇深恩宣诏。

祥云攒罩。

恁时稳跨青鸾,归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