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酒泉子(同前)

萱草戎葵,松菊堂深犹畏暑,晚云催雨霭帘栊。

满楼风。

池莲翻倒小莲红。

看扫鉴、天清似水,一轮明月却当空。

画栏中。

诗人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78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好性子,好性怀。

不须香火不须斋。

戴云包,免了灾。

内修个,不凡胎。

忘机绝虑屏尘埃。

产灵童,有大才。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于皇烈考,道化圣神。

尧聪舜孝,文恬武忻。

命子出震,遗骏上实。

罔极之衰,有古莫论。

王母庆生辰,方过中秋五日。

子舍文场鏖战,想功名来逼。

看看喜德捷音传,果信名登桂籍。

行拜君恩爵赏,寿萱堂永锡。

路寐闢门,黼坐恭已。

群公在庭,所重维礼。

正心齐家,以燕翼子。

于万斯年,王心载喜。

志为剑,慧为刀。

石娥劈玉见金鳌。

戏青莲,跃碧涛。

刀圭饮,胜香醪。

六三公子著绯袍。

系云腰。

万万遭。

频剔灵明烛,勤磨智慧刀。

万缘一豁绝丝毫。

锻炼无初,终始莫辞劳。

水底霞光超,超应仄疑有误山头雪浪抛。

虎龙蟠鼎绕周遭。

炼就仙丹,

妙喜与师兄,俱是圜悟子。

妙喜移住径山,师兄迁来在此。

虽与师兄同条生,不与师兄同条死。

八两与半斤,青红对碧紫。

师兄解唱泥牛吼,师弟宁忘木马嘶。

豁开顶上活人眼,鄮山山下是真归。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

涉道是嗜,惟士可縻。

在德既贤,在名乃垂。

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悟彻梨和枣,宁贪酒与茶。

我今云水作生涯。

奉劝依予,早早早离家。

我得醉醒趣,君当生死趋。

同予物外炼丹砂。

九转功成,步步步烟霞。

江国东风早,芳菲又、迤逦报寒梅。

正元气孕和,小春归候,数丁千载,喜动三台。

向此际,上天开景运,王国产英材。

想崇岳洞天,暗书苔藓,海山烟雨,空锁楼台。

煌煌天人表,琼林与瑶树,照映庭槐。

中有丽天星斗,惊世风雷。

况朱颜绿发,年光鼎盛,绣裳华衮,人望归来。

好对玳筵满举,眉寿觥罍。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亩之地,三蛇九鼠。

子细看来,是何面胔。

折脚铛子,大家知有。

左提右挈,劳烦众手。

山僧赢得百无忧,一向面南看北斗。

天汉二年,赤光生栗。

木下有子,伤心遇酷。

六国始咆哮。

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

翻征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

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

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

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

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

无复有申包。

白云际天隅,峰峰争秀出。

浩浩水石滩,归鸟时灭没。

我欲茅三间,巢此重叠峰。

我欲舟一叶,钓此苍茫中。

君从何处得此石,千岩万壑在方尺。

李成范宽格深秀,关仝荆浩骨峭特。

殆非一人之所能,欲穷其源不可得。

君言此物出零陵,远近来去皆天成。

是中能著元次山,刻诗勒颂留孱颜。

后来柳子曾作守,铭记摹写无遗闲。

二子去后精魄在,文章散落水石间。

鬼神往往窃余巧,戏弄笔墨留斑斑。

赠我以作书砚屏,林风石月秋冷冷,萧斋静对如有聆。

元子柳子突出也大奇,今日之事我为之。

如来禅,祖师意。

儿啼子哭,鸡鸣犬吠。

是汝诸人,瞥地也未。

浅色初栽试暖衣。

画帘斜日看花飞。

柳摇蛾绿妒春眉。

象局懒拈双陆子,宝弦愁按十三徽。

试凭新燕问归期。

北窗永日捐群书,自怜所得才腐余。

东风吹花欲烂漫,强自羁絷辕驹。

曲肱静听百鸟语,圭窦翁牖思吾庐。

遥怜春水带刳艇,归雁已应辞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