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译文

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注释

(1)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2)江左:长江最下游的地方,即今江苏省等地。

(3)徐州:指镇江。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

(4)缥缈:似有若无。

(5)危楼,高楼。

(6)鼓角:战鼓号角。

(7)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

(8)明灭:忽明忽暗。

(9)孙刘: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联合破曹操。

(10)曜(yào):照耀。

(11)戈甲:兵器和盔甲。

(12)灶:军中炊灶,指代营垒。

(13)貔貅(pí xiū):猛兽,喻指勇猛战士。

(14)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方滋(1102—1172),字务德,严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以荫入仕,时知镇江府事。

(15)宏放:通达豪放。 ‘

(16)黯(àn):昏黑。

(17)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

(18)汉江:汉水,流经襄阳。

赏析

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恍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之形势险要、景色壮丽,乃是出自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独厚,用一“占”字,便觉稳重而切实。后四句,由江山形胜、兵家必争转向了悠久的时间进程和残存的历史陈迹——第二句里的“古”字便是预设关捩之所在,而其妙处却是若隐若现,平中寓奇。鼓角悲壮,烽火明灭,再用“临风”与“连空”加以点染,更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写到“往事忆孙刘”一句,把历史上的攻守征战凝聚在孙权、刘备两个人物身上,则是具体的落实,也是总括和结束;然后,再用千里戈甲、万灶貔貅加以补苴收拾,词的韵味就更加饱满而醇厚了。

  过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过渡手段,从江山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镇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属登临多景楼的这次游赏盛会,于是,作者就把他的笔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时,又凭借方公抒发了自己的心绪,这种笔法是灵活而别致的。宏放谈笑,是外在的,于顾盼酬应之间显示了人物的风度神采;“洗尽古今愁”则是内在的,抒写了内心的忧郁与痛苦。字面上,说“洗尽”,说“同销”,实际上是洗之不尽、销之不掉的;说“古今愁”,说“万古愁”,都是总括的、夸张的表述,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背后必定要有具体事实的存在。

  “不见”二字,引领最后五句,一气贯通,直至终篇,呼应上文的“孙刘”,又写到了另一位功业显赫的历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今日俊彦登楼、宾主谈笑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 “今愁”慨言当前。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压抑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

背景

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02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春来久无雨,都作艳阳天。

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秽良田。

鞭起九渊浓睡,散作两间膏泽,生意发天然。

听得老农语,大有是今年。

玉堂深,金阙近,乱云烟。

乾坤放眼无际,何物不鲜妍。

休把圣功收敛,要使人心满慰,万事此为先。

我老归农好,宜买潞河船。

扬休玉色,山立秉鸿枢。

圣天子、方有志,会东都。

得真儒。

身佩安危寄,本兵柄,修军政,朝野庆,钧衡任,赖诗谟。

天上麒麟挺,徐卿子,坐肃憸夫。

向六阳时候,佳瑞纪门弧。

炳炳阶符。

照蓬壶。

看兄枢使,弟元帅,真盛事,世间无。

筹密边烽息,凛羌胡。

玉音俞。

伫正三槐位,散膏泽,福寰区。

河如带,山如砺,巩皇图。

金鼎调元远大,中书考,致主唐虞。

想公门桃李,应不弃山樗。

愿借嘘枯。

应三元,先五日,庆生申。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千里,鸥鹭亦翩翩。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击五湖船。

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怪事广寒殿,此夕不开关。

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

只在浮云深处,谁驾长风挟取,明镜忽飞还。

玉兔呼不应,难觅臼中丹。

酒行深,歌听彻,笛吹残。

嫦娥老去孤另,离别匹如闲。

待得银盘擎出,只怕玉峰醉倒,衰病不禁寒。

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

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

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

明月不在盛,玉斧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

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

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

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岁岁为公寿,著语不能新。

自公持节北去,我亦有遐征。

坐我碧瑶洞府,被我石楠嘉荫,冰柱向人清。

待屈西风指,王事有期程。

我尝闻,由汉水,达河津。

痴牛呆女会处,应有泛槎人。

便向汉川东畔,直透银河左界,去上白云京。

袖有传婿研,我欲丐余芬。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

燕然眇。

浯溪小。

万世功。

再建隆。

十五年宇宙,宫中膺。

堂中伴。

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

说甚东风。

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

霓裳断。

广寒宫。

青楼杳。

朱门悄。

镜湖空。

里湖通。

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

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

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

何面江东。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

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观,二美一时并。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

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

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

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

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

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

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

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

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

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

劝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

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

出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

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

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

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

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观岩宸。

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

云作伴,月为邻。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

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万里桥边客。

(下缺)

瑞溢飞猿峤,秀毓凤凰山。

腊馀六日春到,人间世庆生贤。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

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

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

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

惟与渔樵为伴。

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