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薄幸·淡妆多态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译文

她妆束淡雅,绰约多姿,早已使我深深爱慕,哪里还禁得住她频频向我盼顾?我知道她心已暗许,愿同我双双缔结欢娱。不能忘怀清风皓月的良辰,我们在画堂相聚,她轻蹙蛾眉,含情微笑。那模样是多么娇媚美丽。在睡鸭形的香炉旁,在画着双飞鸳鸯的屏风里。她娇羞地悄悄解开罗衣。

自从过了元宵,直到踏青挑菜的时节,如云的游人仕女中,我不曾寻见她的影踪。多少次相托双燕传信,嘱咐它们带上我的深情,却恨那重重帘幕,阻断了燕儿的路程。佳期密约几时才能再来?我日日醉饮,趁那春意正浓。人又闲,天又长,只觉得百事无心。我无精打采地昏昏愁眠,醒来时花梢还照着高高的日影。

注释

①薄幸,词牌名之一,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②的的:频频、连连。郑仅《调笑转踏》词:“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美盼”,同此义。也有版本记作“滴滴”[1]  ,形容眼波不时注视的样子。

③眄睐(miǎnlài):斜望。《古诗十九首》之十六:“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瞒。”

④琴心:以琴声达意。

⑤“欲绾(wǎn)”句:意谓结同心之好。绾,旋转打结。合欢带,即合欢结。梁武帝《秋歌》:“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⑥烧灯:指元宵节。

⑦踏青挑菜:指踏青节、挑菜节,是古代的两个民间节日踏青:春日郊游。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唐俗,农历二月初二日曲江挑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⑧丁宁:叮嘱,嘱托。

⑨厌厌:同“恹恹”,形容精神压抑不舒畅。

赏析

这是一组“爱情三部曲”。从开头至“与绾合欢双带”为第一部,定情:写一见钟情,“琴心先许”。从“记画堂”至上片结束为第二部,幽会:写两心相知,互赠信物。词的下片为第三部,相思:写物在人杳,再会无期。

  人们往往将古典诗词中所写的美人香草当作作者寄托深意的象征物,试图透过它探寻重大的政治主题。这样做有一定道理,屈原的《离骚》便是明证。但若将这种研究方法作为固定的格套,定要苦心孤诣地寻求每一首“美人香草”词的政治寓意,则近乎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了。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演其诗为《石州引》词。悼亡诗词,不知即为此姬作否?”看来,古人并不都古板,吴曾并不以“情事”、“情词”为嫌。那么,读者对于这首《薄幸》,不妨即以其男女情的本色来鉴赏,亦无伤“大雅”。

  诗无达诂。吴曾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想象的事实依据。“贺方回眷一姝,别久”,与此词正合。全词的情感核心正是一个“眷”字。“姝”者,美女也,词中所写的“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正是“这一个”美女的独特之美──“多态”:“淡妆”是多态的反衬;“轻颦浅笑”是多态之一斑;“娇无奈”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态”。而这种形体之“多态”,不正是她内心多情而又娇羞的复杂心态的自然流露么?此词下片所写相思之苦,也正由“别久”引发。吴曾所引之“姝寄诗”,情思深婉,形象鲜丽,引喻贴切,又可见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恋不已。如果是这样,这首《薄幸》词当作于二人定情之后、爱人寄诗之前的一段相思时节。

  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态”、多情之外,尤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处在于主动。这与传统“佳人”形象有质的区别。试看,她对意中人“的的频回眄睐”,怎不令人销魂;她一旦确认知音,便“琴心先许”、“绾合欢双带”、“把香罗偷解”,又是何等的果断、痛快!在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窥见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颇值玩味;既表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事如在目前的真切情景,又生动传神地托出了女子频送秋波的明确信息。“的的”二字迭用,虽属罕见,但用在这里却非常明晓畅达,充溢着生活气息,使读者眼中幻化出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这组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纯用白描手法,恰与姑娘的“淡妆”相融谐。第二部“幽会”,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衬情,选用了“画堂”、“风月”、“睡鸭”、“鸳屏”等典型事物来暗写。第三部“相思”为全词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初次幽会之后再不见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第二层写多次托人传书递简,但阻隔重重,音信难通。第三层写后会无期,百无聊赖,度日如年。这三层步步递进,逼出了一个“苦”字。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幸”;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复的“定情”与“幽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当初的黄金细节:“淡妆多态……”。全词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循环往复的“情结”结构。

  有一位学者曾说: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爱情母题:有所爱,但不能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这首词也是一个佐证。如果与那些汗牛充栋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小说戏曲相比,贺铸这首小词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无疑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人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842篇诗文

诗文推荐

蕙心堪怨。

也逐春风转。

丹杏墙东当日见。

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

可怜如梦难凭。

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都缘薄幸赋情浅,许多时、不成欢偶。

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令人恨、行坐儿断了更思量,没心求守。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却更被温存后。

都忘了、当时僝僽。

便掐撮、九百身心,依前待有。

薄幸人人留不住。

杨柳花时,还是成虚度。

一枕梦回春又去。

海棠吹落胭脂雨。

金鸭未销香篆吐。

断尽柔肠,看取沈烟缕。

独上危楼凝望处。

西山暝色连南浦。

过雨花容杂笑啼。

淡妆深注半开时。

娇娆情态自天姿。

新浴太真增艳丽,微风新燕斗清奇。

绿窗朱户雅相宜。

潇洒佳人淡淡妆。

特地凌寒,秀出孤芳。

雪为肌体练为裳。

韵处天姿,不御铅黄。

古样铜壶湿篆章。

浅浸横斜,净几明窗。

何妨三弄点苔苍。

但有疏枝,依旧清香。

手抚归鸿,坐临烟雨帘旌润。

气清天近。

云日温阑楯。

压玉浮金,一醉留青鬓。

风光胜。

淡妆人靓。

眉黛生秋晕。

碧浸澄沙上下天。

曲堤疏柳短长烟。

月明不待十分圆。

凿落未空牙板闹,阑干久凭夹衣寒。

婵娟薄幸冷相看。

公子归来,画堂深院丛罗绮。

绿杯浮蚁。

风皱红鳞起。

信马斜阳,误入桃源里。

珠帘底。

淡妆斜倚。

一寸秋江水。

日借轻黄珠缀露。

困倚东风,无限娇春处。

看尽夭红浑漫语。

淡妆偏称泥金缕。

不共铅华争胜负。

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

去似朝霞无定所。

那堪更著着花雨。

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

山重水远,云闲天淡,游子断肠中。

青楼薄幸何时见,细说与、这忡忡。

念远离情,感时愁绪,应解与人同。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

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玉颊微醺怯晚寒。

可怜凝笑整双翰。

枝头一点为谁酸。

只恐轻飞烟树里,好教斜插鬓云边。

淡妆仍向醉中看。

莫怪鸳鸯绣带长。

腰轻不胜舞衣裳。

薄幸只贪游冶去。

何处。

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

堪恨。

断弦尘管伴啼妆。

不信归来但自看。

怕见。

为郎憔悴却羞郎。

玉人又是匆匆去。

马蹄何处垂杨路。

残日倚楼时。

断魂郎未知。

阑干移倚遍。

薄幸教人怨。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

露裛娇黄风摆翠。

人间晚秀非无意。

仙格淡妆天与丽。

谁可比。

女真装束真相似。

筵上佳人牵翠袂。

纤纤玉手挼新蕊。

美酒一杯花影腻。

邀客醉。

红琼共作熏熏媚。

烟花丛里不宜他。

绝似好人家。

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

相逢比著年时节,顾意又争些来朝去也,莫因别个,忘了人咱。

归去去。

风急兰舟不住。

梦里海棠花下语。

醒来无觅处。

薄幸心情似絮。

长是轻分轻聚。

待得来时春几许,绿阴三月暮。

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

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

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自清明过了,渐柳底、莺梭慵掷。

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

锦绣陈迹。

障地香尘暗,乱蜂似雨,漫冶游南国。

兰襟缥缈辞湘泽。

马迹郊原,燕泥巷陌。

伤春为花深惜。

叹芳菲薄幸,容易疏隔。

庭闲人寂。

空余芳草碧。

梦里惊春去,如瞬息。

长安市上狂客。

为桃源解佩,醉浓欢极。

无心整、雾襟烟帻。

惊回处,断雨残云倦倚,画阑干侧。

相思恨、暗度流夕。

更杜鹃、院落黄昏近,谁禁受得。

年华催晚,听尊前偏唱,冲暖欺寒。

乐府谁知,分付点化金丹。

中原旧游何在,频入梦、老眼空潸。

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有多情多病文园。

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

独步群芳,此花风度天然。

罗浮淡妆素质,呼翠凤、飞舞斓斑。

参横月落,留恨醒来,满地香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