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莺莺的原型,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碧瓦朱甍紫翠深。
玻璃屏障里,锦为城。
子胥英爽海涛横。
玉堂人,于此劝春耕。
五月政当成。
岩廊将去路,肯留行。
江山雄胜为公倾。
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gS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