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芳不待三熏,胜自专一壑。

屈原语醉醒,孺子歌清浊。

醉如糟可餔,清亦足可濯,

塔拥平山银瓮小。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

劫火残灰填翠沼。

断阶花隐双龙爪。

藤压荒篱蟠桧老。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

**悲风生木杪。

重峦千仞塔。

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

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

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

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

于此蹔徘徊。

呜呼刚兄,相识半生。

慧林勤旧,崇先寓名。

五旬戒腊,八十寿龄。

平居慷慨,末后分明。

超山之麓,示人无生。

松鹤移巢,月冷风清。

五明教已设。

三元法复开。

鱼山将鹤岭。

清梵两边来。

香烟聚为塔。

花雨积成台。

空心论佛性。

贞气辨仙才。

露盘高掌滴。

风乌平翅回。

无劳问待诏。

自识昆明灰。

金甃蟠龙尾,莲开舞凤头。

凉生宫殿不因秋。

门外莫寻尘世,卷地江流。

霁色澄千里,潮声带两洲。

月华清泛浪花浮。

今夜蓬莱归梦,十二琼楼。

寂寞万峰头,佳节成虚度。

贫无一盏灯,好有多般事。

洞山姜索价太穹,无缝塔入门辩主。

厕筹子动地放光,利市官招财满库。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

马风子,业障忒愚顽。

不认洞天真供养,却迷俗礼假修完。

心意怎清闲。

著外境,欲要塑师颜。

建塔修堂并立石,不思施主出钱难。

罪业积成

寺老柳遮塔,雨多春碍船。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予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黄梅果熟,白藕花开。

问唯佛性。

种异凡胎。

衣传南岭人将去,松老西山我再来。

两借皮囊成底事,一壶风月湛无埃。

无缝塔,见还难,澄潭不许苍龙蟠。

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

君不见,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坐石谈经神鬼听;

经余晓月诸山静,神光绕石天花馨。

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阜堆。

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化藏经语,结般若因,度有缘众。

一卷一千,共亦不共,才出头来,便得受用。

此经无价,拟议不中。

除非自肯,破尘了梦。

见佛不空,塔成无缝。

半偈舍身,古今尊重。

劫火不烧,魔不能动。

佛祖皆宗,天龙普供。

万莫放过,千亿珍重。

乡里小儿真可怜,市朝大隐正陶然。

固应聊颂屈原橘,底事便歌杨恽田。

广陌遥知驹款段,曲池犹记鹭联拳,对床夜雨平生约。

话旧应惊岁月迁。

我铭师塔,而不识面。

一瞻顶相,烂烂岩电。

横说贤说,不待饶舌。

涂毒一声,百兽脑裂。

道树将摧皇佑间,力扶危处几多难,因思今日安然者,忍数空庭竹几竿。

祖道已传,黄梅妙龄。

幻泡忽灭,白净无形。

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鸣风铃。

老松挂月寒方夜,冻鹤巢云梦未醒。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