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塔拥平山银瓮小。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

劫火残灰填翠沼。

断阶花隐双龙爪。

藤压荒篱蟠桧老。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

**悲风生木杪。

道无拣择,水深山嶷。

祖无出没,月寒天碧。

不萌枝上觉华春,无影树头灵鸟宅。

天柱巍峩兮星河泻清,石牛哮吼兮洞云生白。

重峦千仞塔。

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

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

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

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

于此蹔徘徊。

祖道已传,黄梅妙龄。

幻泡忽灭,白净无形。

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鸣风铃。

老松挂月寒方夜,冻鹤巢云梦未醒。

呜呼刚兄,相识半生。

慧林勤旧,崇先寓名。

五旬戒腊,八十寿龄。

平居慷慨,末后分明。

超山之麓,示人无生。

松鹤移巢,月冷风清。

深不堪桴浅不浮,百艘鳞戢贾胡留。

如泥乘橇禹行水,以力婴天丰{戛去戈加乔}荡舟。

生息便疑吹野马,陂陀正恐见渊虬。

君行迟速何须问,且为斯民耻内沟。

马风子,业障忒愚顽。

不认洞天真供养,却迷俗礼假修完。

心意怎清闲。

著外境,欲要塑师颜。

建塔修堂并立石,不思施主出钱难。

罪业积成

我铭师塔,而不识面。

一瞻顶相,烂烂岩电。

横说贤说,不待饶舌。

涂毒一声,百兽脑裂。

寂寞万峰头,佳节成虚度。

贫无一盏灯,好有多般事。

洞山姜索价太穹,无缝塔入门辩主。

厕筹子动地放光,利市官招财满库。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

鼯鼠声中,颠来倒去。

马颔驴腮,不须解注。

往岁封川秋水肥,板舆行色照莱衣。

江鱼来处使君去,吊鹤飞时孤子归,脂泽一奁留旧蔼,铭诗千古载馀辉。

阿参与我同题塔,慰问苫茨涕欲挥。

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阜堆。

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一帆秋水渔歌远,半塔斜阳雁影高。

寺老柳遮塔,雨多春碍船。

无缝塔,见还难,澄潭不许苍龙蟠。

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予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嘉定之间,公壮我少。

意气尽同,岂但同调。

众夸蝇声,而出蚓竅。

一唱十和,抚掌称妙。

公独雄浑,间见奇峭。

如行空麟,如追风骠。

拥絮曦檐,炀袍夜燎。

俄聚忽散,人事难料。

遥睇吴云,夐绝闽徼。

每得尺书,恍陪公笑。

龙钟出岭,只影自吊。

回思岁月,真过野烧。

偻指旧游,半堕缥渺。

叫公不应,一灯谁绍。

铢香后时,幸毋我诮。

飞锡何之,山深猨啸。

乔木千寻,竟困斧柯。

屈原特立,终陨汨罗。

水行地中,尚值坳窊。

纵如贾谊,犹滞长沙。

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禅而十方清净。

不学而文理井井,不吏而施於有政。

寿八十余,阅人三世。

孝於塔库,勤力勤礼。

百室崇成,檀者亹亹。

齐始如终,薪穷於指。

耋老而精明,丰肉而神清。

和同而不浊,退屈而不陵。

是谓大雅之士,惜乎其不发诸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