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注释

剑门: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

未:表示发问。

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赏析

本文写自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消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消魂”的“无处”(“无一处”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消魂”。

引起“消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另一说认为: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作者“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他以“诗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无处不消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72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所以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02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欲明此道,须遇其人。

其人既遇,十倍收成。

没弦琴,指趣深。

尖新曲调,须遇知音。

高山流水无穷意,落落断崖千万寻。

占得春风五日先。

至今住处是开元。

写真若遇丹元子,只著当时宫锦船。

松戴雪,自苍然。

八公花下少如前。

看来天上多辛苦,且住人间五百年。

昨携拙稿各阶层挥斤,安敢颙颙觊赏音。

明月清风聊寓意,孤峰绝岸颇留心。

驽逢伯乐方增重,剑遇张华免陆沈。

肯把灵丹攻鄙俗,珍藏何啻万黄金。

天汉二年,赤光生栗。

木下有子,伤心遇酷。

雄图属天造。

宏略遇羣飞。

风云犹听命。

龙跃遂乘机。

百二当天险。

三分拒乐推。

函谷风尘散。

河阳氛雾晞。

济弱沦风起。

扶危颓运归。

地纽崩还正。

天枢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

毕陇或绵微。

终封三尺剑。

长卷一戎衣。

我有一语,非甜非苦。

既遇知音,如何通吐。

夜来点得柳土獐,如今变成尾火虎。

自然鸥鸟亲,日与渔樵遇。

渠去日一帆春水。

侬到日也一帆秋水。

怪道相逢,翻不是相期地。

无一语,只当相逢未。

霜风紧,霜叶脆。

上危梯,九日层楼倚。

楼头纵得潜携手,催去也,怨鹦鹉红嘴。

别时真惜,住也无计。

此恨绵绵,讵已每遇登高会,便洒登高泪。

昔年常被利名枷。

苦海波中喜戴枷。

常下儿孙如玉*,眼前妻妾似金枷。

至迷马钰因何悟,得遇风仙便脱枷。

闲里寻闲得闲趣,如今宁肯复投

但人做。

限百年、七旬难与。

夺名争利强凭,徒劳辛苦。

金飞玉起催逼,老死还被,儿孙拖入土。

余今省悟。

舍攀缘爱念,一身无虑归去。

云水长游,清闲得遇。

识汞知铅,气满精牢神聚。

金翁却期,黄婆匹配,能养婴儿姹女。

刀圭足数。

又蓬莱客,至,上仙留住。

晨游任所萃。

悠悠藴真趣。

云天亦辽亮。

时与赏心遇。

青松挺秀萼。

惠色出乔树。

极眺清波深。

缅映石壁素。

莹情无余滓。

拂衣释尘务。

求仁既自我。

玄风岂外慕。

直置忘所宰。

萧散得遗虑。

减饭除情,敌魔战睡,圣贤学道根基。

进人退己,用事契心机。

遇境休生烟火,安闲处、性要无疑。

争知道,洪波跳出,却还入希夷。

罢贪酒色酒气,制开利锁,截断嗔痴。

完全性命,物外何为。

悟彻元初色相,功成也、归去来兮。

乘丹凤,蓬莱宫里,独步访钟离。

正教流通千载遇。

浮世茫茫,几个心开悟。

猛省轮回寻出路。

回头便是真仙度。

行满功成蓬岛去。

好伴长春,自在无私虑。

更有奇葩千万树。

大机圆应,大智无方。

右左逢原,七穿八穴。

万叠云山一抹过,十八滩头声浩浩。

遇贵即贵,遇贱即贱。

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

要津把断,纵夺临时。

风细细,日迟迟。

四海浪平龙睡稳,九天云净鹤高飞。

微生巾褐本蒿莱,叨遇优贤府第开。

云绕连甍依象阙,玉调清管下钧台。

几年忆共鹓鸿侣,今日惭非住石材,莫讶门庭光采盛,金舆亲屈至尊来。

普化行缘,心清步稳。

通玄路上同参论。

丹诚修炼灭凶顽,建成大福相资润。

拨度昏迷,点开心印。

十方父母皆巡问。

今生既得遇全真,归期

正薰风解愠,萱草忘忧,黄梅新霁。

缥缈歌台,半金衣公子。

丹桂香中,碧梧枝上,两两飞还止。

似说当年,而今时候,长庚诞贵。

恩厚随龙,官崇御带,二十横金,玉阶寸地。

须信骅骝。

一日能千里。

况遇王良伯乐,算九万、何劳睥睨。

磊落金盘,华阳白李,休辞沈醉。

平生南北与东西,岂是扬波与汩泥,晚入金门诸彦接,来同绮席赐尊攜。

时逢宠渥欣陪预,老遇风光懒咏题。

共戴君恩何以报,惟将圣寿祝天齐。

好在章台杨柳。

不禁春瘦。

淡烟微雨面尘丝,锁一点、眉头皱。

忆自灞陵别后。

青青依旧。

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