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

莫向城头听漏点。

说与行人,默默情千万。

总是离愁无近远。

人间儿女空恩怨。

锦绣心胸冰雪面。

旧日诗名,会道空梁燕。

倾盖未偿平日愿。

一杯早唱阳关劝。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小姝先行,老爷踵去。

无意奔丧,急寻死路。

哭泣煞孤孀这老娘,钁头边事难分付。

五运惟火,寔宗众阳。

宿壮用明,千载愈光。

神保聿归,安处火房。

厅攸不作,炎图永昌。

夜寒江净山含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思浓如酒。

”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

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

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

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

”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晚鸦啼后?

”汪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

”不惟事失其实,而改窜二字,殊乖本义。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

短亭回首。

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

还知否。

凤池归后。

无路陪尊酒。

咄这村僧,百拙千丑。

用处颟顸,举止磔斗。

秉恶毒钳鎚,碎情尘窠臼。

佛祖饮气吞声,魔外望风拱手。

有时汉语胡言,总当谈玄说妙。

有时把拍板门槌,唱云门曲合胡笳调。

有时指圆觉场作牛栏,有时唤普光殿为马厩。

如斯孟浪为人,钝置月林之后。

身非尘聚,卓卓妙存。

心非情缘,冥冥独尊。

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

无去无来,非显非晦。

应色应声,亡对亡待。

馒头胡饼观世音,还我当行家卖买。

  • 【 】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

祀用商舞,乐备宫悬。

白璧加荐,玄纁告虔。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乳源言中藏剑戟,这僧奸裹放痴憨。

西来的的意,斫额望扶桑。

寒雪一颠,秋云半肩。

渊默曲木,月行霁天。

转功能就位,借伴还入廛。

机用也离虚坎实,变通也坤断乾连。

赤骨律穷,单靠布袋。

子细思量,大有事在。

平地要升兜率天,你这汉是颠是騃。

◇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丰年孔多,百礼以洽。

匪极神叹,何以昭答。

载酌之酒,用申其动。

神具醉止,兴物交欣。

冥冥而觉,全真绝学。

海口自吞,驷舌须缩。

圜混有光兮老蚌之胎,空同无物兮枯龟之壳。

个事而穷通,作家不啐啄。

语出科模,用无棱角。

丛林笑相看面也萎萎羸羸,三棒打不回头也龌龌龊龊。

维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

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蜨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敷兮袭余堂。

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

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

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

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鶬鹳兮嘷鴐鹅。

群宿兮迷址,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

水信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

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

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鋭兮,蒙黯黮而益光。

看看静,见其端。

星河斗湿,月窟蟾寒。

体无棱缝,用绝痕瘢。

不须喝彩还赢也,已见双双六在盘。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

)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气色做交加。

四序无差。

上凝下出两相磨。

暖律欺寒寒逼暖,易位难*。

恰似这浮华。

人做生涯。

得时温燠失来邪。

贫富热寒应不定,浪里淘

觉性从来具足,天真本自完全。

浮生多被眼睛瞒。

并月空花缭乱。

八识元从孰起,六根本是谁般。

豁然打破这疑团。

吾道分明一贯。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松石岁寒,雪月高闲。

野雪发须上,秋波眉睫间。

用持智柄,静入道环。

觉心了了,幻事斑斑。

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丛林气像兮春信谁悭。

交这眼亦班班,四子声猷岂易攀。

百里来羞长翁赆,片言仍解相公颜。

事乖雅意畴忘叹,我已南驱子北还。

繼此开樽讲德处,定知矫首向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