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贫士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赏析

此诗承《咏贫士·万族各有托》中的诗句“岂不寒与饥”,先叙贫困饥寒之状。朔风凄厉,已近岁末。无以取暖的老诗人,只能拥着粗布衣服,在前轩下晒太阳。抬眼望去,昔时四院中盛开的花卉已荡然无存,青葱的树木,也成了光秃秃的枯条。诗的前四句在严冬萧索景色的衬托中,描出了一位贫士索漠的形象。严寒袭人,饥更来煎。诗人一生相依为命的酒,现在即使将空壶倾得再斜,也再已倒不出一滴来;民以食为天,但饭时已到,看着灶下,却烟火全消。逸兴已消,诗书虽堆案盈几,却疗不得饥寒,任它胡乱塞在座外,直至白日西倾,也无兴再去研读它。五至八句由寒及饥,由景及情,伸足“岂不寒与饥”之意。至于日昃以后,将是又一个黄昏冬夜,如何驱遣,诗人未言,但读者不难想像。晚岁的陶潜确实困苦之甚,世乱加上荒年,使他早时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精神的“甘贫”,成了严酷的现实,其《有会而作》序云:“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所述境况正可与此诗相互发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乞食》诗,更描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已不得不为生存而告乞求贷了。贫,毕竟并不那么容易“甘”之,不能再一味恬淡。当初孔子困于陈,资粮断绝,“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可以这样穷而安,而己非圣人之比,就不能不像子路那样愠恼之心见于言色。不过虽然饥寒,虽有不平,诗人仍不愿弃“故辙”而改素志;那么什么是诗人的精神慰安呢?末句答道:正依靠古来那许多高风亮节,守穷不阿的“穷士”啊。

  对比一下陶潜初隐时的诗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诗人的心态。《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逸趣已为“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的窘俭所替代;而“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的雅兴,亦已成了“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的阑姗。于是望中景物也都改观。风寒,在诗人并非初历,但当初“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卓拔景象已换成“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的索漠萧条。他再也无复当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的感受;“拥褐曝前轩”这一诗歌形象,足见其当时不但是肉体上,也是精神上的疲老。贫困把天真的诗人从云际雾里的逍遥游中,拉回到地面上来,这也许是不幸,然而却也使诗人的高洁品格获得了更充实的内含;使他成了中国诗史上少数几位真正无愧于固穷守节之称的隐逸诗人。虽然饥寒使他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但他所低首下心的不是那些督邮之流的官场屑小,而是他日夕相处的“素心人”;心境虽然疲老了,但骨子里的傲气却并不减少壮。诗的结末四句用孔子厄于陈蔡之典,含义尤深长。“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字面意思是,自己未达到孔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才有愠色;然而联系其“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感士不遇赋》)这种一贯思想来看,这两句诗实以自责为自傲。孔子一生为推行其仁义之道而奔波风尘,这从渊明最为服膺的道家来看是以外物累己的行为。从好的方面来看,世乱不可为,正不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庄子》说“世浊不可与庄语”,甚至以为当国者形同兕柙之中的神龟。而从不好的角度来看,《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斥孔子为名利荣禄之人。从渊明对儒学的一贯态度看,二句虽不必有盗跖所责备于孔子那种含义,但以“闲居”与“陈厄”相对言,并虽有不平,仍将坚持素操来看,不难味出有以孔子之举为不智之意。所以,结末他不是顺不如孔子之意,说要以孔子穷而安作榜样,而要以此下所说的各种高士为典范,以表示虽穷也必不重入世网,乱己“真意”。穷困固然使陶潜从天上降到地上,却又使其精神进一步净化。“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渊明之高,其实不尽在他衣食无虑,吟唱着这两句诗的时候,而正是在这贫困的低吟中,才更见出其卓然高标。也正因此,此诗虽极写饥寒穷困,给人的印象却决无后来孟郊、贾岛那样的寒俭相,而显出一种清癯孤洁的姿态,一种情怀深长的韵味。苏轼说陶诗“癯而实腴”,读此诗可有所解会。

  此诗的这种姿态韵味,也甚得力于结构语言的自然浑成。试设想。如果开首二句写寒后,紧接着就写饥,就必会造成促迫穷俭之感。比如孟郊诗就常常列举饥寒之态,穷形极相,反使人酸胃。现在于写寒之后,垫二句写景,接写饥后,再续以二句诗书之事,这就使此诗虽写饥寒而有舒徐之态、书卷之气,加以“倾壶”“窥灶”之轻描淡写,“日昃”之后的言外之言,非孔以自见的婉而不露,读来就感到仍有陶诗一贯的风行水上之致。而更可贵的是上述结构虽巧,却非刻意经营所得。坐于前轩下,自然会有望景之举,酒食无着后也自然会想到唯有书本为伴,但欲读之际,又忽兴意阑珊,更深一层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从不经意处见出天机深杳,这是陶诗与其内容上的玄趣互为表里的艺术上的妙理,二妙并具,是后人所难以企及处。

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为管则易,为鲍则难。

相马失瘦,相士失寒。

管贫鲍富,坦然相安。

于利不疚,于义期完。

蜀儒为郡追任昉,歙士呼天借寇恂。

山舍春深,生涯日贫。

桃芬烂漫,不见灵云。

同尘混世。

谁解忘言无酒醉。

混世同尘。

落魄逍遥甘分贫。

灵源不昧。

剩积无涯真宝贝。

不昧灵源。

一气清成要上天。

单于不向南牧马,席萁遍满天山下。

(《咏席萁帘》)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见《事文类聚》)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

(以下见《海录碎事》)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

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

身为参禅老,家因赴诏贫。

系缆旋编新箬笠,喜晴仍晒旧蓑。

岸飞柳絮河豚上,春涨几添一尺肥。

士之坎壈,以其智多。

因坎壈以为师,用其多以见己。

相遭於功名之会,图像麒麟。

独行於寂寞之滨,照影溪壑。

大者四时尔,小者风雨尔,岂真我哉。

衔蝉惯恼平头奴,遥取鱼肉丰其肤。

胡为掉尾懒相乳,化作青士形已枯。

不许卞璞登氍毹。

犹能攫怒气翻鼎无,踞视穿墉疑欲图。

涎流泼泼穿长蒲,夫人一笑呼与娱。

摩挲初欲论梦事,有底眈眈而睢盱。

偶从蛮藤落吴会,试拈支头当陶瓦,乡县志过青草湖。

老夫得此良自称,熟睡不管痴儿呼。

弱冠无所就,百忧钟一身。

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风烟隔嵩丘,羸疾滞漳滨。

昭代未通籍,丰年犹食贫。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俯首愧僮仆,蹇步羞亲宾。

岂伊当途者,一一由中人。

已矣勿复言,吾将问秋旻.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

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

渊明诗来犹可攀。

皇矣帝烈。

大哉兴圣。

奄有四方。

受天明命。

居上不怠。

临下惟敬。

举无諐则。

动无失正。

物从其本。

人遂其性。

昭播九功。

肃齐八柄。

宽以惠下。

德以为政。

三趾晨仪。

重轮夕映。

栈壑忘阻。

梯山匪敻。

如曰有恒。

与天无竟。

载陈金石。

式流舞咏。

咸英韶夏。

于兹比盛。

阴山女汉服,初裁泪如雨。

自看颜色宜汉装,琵琶岂复传胡谱。

赤车使者传琵琶,翩然雌凤随凰去。

岂不怜此女儿心,父母生身远有祖。

平生父母九原恨,得幸一朝收拾取。

使者高义重咨嗟,衣裳盟会其敢许。

汉装汉曲阴山坟,七十年来愁暮云。

即今山川还汉家,泉下女儿闻不闻。

谁将一樽内库酒,招此芳魂亦何有。

崔卢旧族自豪英,顾此女儿惭色否。

巍巍之功惟陛下,万岁百男固宗社。

赫赫雷电暂出车,陶陶韶濩咏归马。

墨庄侍读如尚在,应有好辞献寿斝。

贫眉似促,饥眼觉大。

口噤禅游,鼻通气快。

心不萌个处转机,卦未兆阿谁来买。

应世随缘,龊家得彩。

驱车兮与马,蹇吾行兮胡为乎在中野?

登彼兮崇丘,下茫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

山有出云兮木亦有柯,我将归兮忧之如何?

登青丘,有怀而作。

好水不厌阔,好风不厌凉。

况有十顷荷,荷风媚波光。

主人昔谓余,此境不可忘。

举觞集群英,期以朝未央。

清欢遣丝竹,善谑停优倡。

快若鱼脱网,适比鸳在梁。

搴芳衣履湿,饮渌肌骨香。

操觚赋相联,妙续楚九章。

苦吟堕饥蝉,巧咏发轻簧。

常胜或倒戈,突出或擅场。

或峙而遽蹴,或抑而载扬。

所欠独巨翁,不使人意强。

孱衲尔何为,竭飒立在傍。

有间众稍默谈辩忽汪洋。

夕风亦损荷,万事付叵量。

九九明词要正。

修整亘初元性。

须是返阳阴,决作清吟雅咏。

贤圣。

贤圣。

容许陈如梦令。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事上官当以主。

溢美而言,是谓私徇。

唐君果何人,面临是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图画天开,春风剪裁。

烂银庭院,白玉楼台。

将谓乳峰贫彻骨,敌君王富自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