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译文

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如若是自愿,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夜风袭来,掀起舱帘,吹得舱内灯火闪烁。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梦啊,梦啊,让我在梦中重温一下旧游。可是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说没有人的忧愁,有我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忧愁似我。

这首词在清冷的画面中,将深深的忧愁与热烈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如随想曲一样自由潇洒。

注释

⑴身留:被雪所阻,被迫不能动身而羁留下来。

⑵心留:自己心里情愿留下。

⑶旧游:指昔日漫游的伴友与游时的情景。

⑷漠漠:浓密。

⑸黄云:指昏黄的天色。高适曾有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⑹木棉裘:棉衣。

赏析

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是作者蒋捷的家乡,可谓词人行踪的一个见证。他曾多次经此乘舟外行或归家,而这首《梅花引》正是他在途中为雪困,孤寂无聊之际,心有所感而写成的词作,以表达当时的惆怅情怀。词中以悠扬的节奏、活泼的笔调,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的回忆和洒脱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它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吟诵起来,给人的感受,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随想曲。清代词评家刘熙载对此词推崇备至,曾称之为“长短句之长城”。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词的起笔就很不落俗。既没有描绘雪景,又没有直叙受阻,而是幻想出一只拟人化的白鸥来设问。白鸥栖息水滨,形象飘逸,出现在荆溪泊舟的背景中,显得十分和谐。这里借助白鸥,构思已属新颖,而它的问法,尤为巧妙。它将孤舟主人的停泊究竟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这个问题,极其简明地用“是身留,是心留”来概括。第一步先作一个选择式的询问,第二步紧接着又用“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来反问。似乎它已经看出苗头,但仍避免作出判断。这种表现方法,较之作者在《喜迁莺·金村阻风》中,“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的写法,虽然同样都借助了白鸥,却显得更俏皮而又有迂回之趣。这样,一起笔就用空灵的笔墨,虚笔侧写,揭示了孤舟受阻这一题旨,还为通篇的结构──时而写“身留”,时而写心未留──提供了线索。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这几句,承上文,写身留,描绘了孤舟中的冷清。在笔法上,从前面的虚笔侧写,转为实笔正写。作者发挥了炼字的功夫,通过“拍”字、“舞”字,写出了寒风吹袭下,舱帘掀打和灯焰闪烁的动态,突出了一个“冷”字;又用“对”字、“闲”字,刻划了他对着缄默的身影孤寂地发愣的静态,突出了一个“孤”字。在这一动一静之中,渲染了冷清寂寞的气氛。又用“冷清清”一句,予以点破,兼指环境和心境。人们在孤寂的时候,往往会自然地怀念起旧日的朋友。正是这种孤舟夜泊的境遇,促使主人公追念起昔日同友人的欢聚,因而逗引出“忆旧游”的思绪。

  这首词中的过片以“旧游旧游今在否”这句内心独白,遥承起笔中对主人公并非“心留”的提示,同上片的“忆旧游”相衔接,具体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随着怀念旧友的思绪,作者把笔墨挥洒开去,以“花外楼,柳下舟”两句,揭出了同眼前的冷清相对照的另一番境界。句中在“花”“柳”这两个娇艳字眼儿的点染下;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在春意盎然的花红柳绿之中,他们乘舟荡漾、楼台逗留。这个“柳下舟”的“舟”字,同起笔中的“泊孤舟”相呼应,表明主人公的这一回忆,是由于“泊孤舟”的冷清所引起的。写到这里,作者突然调转笔锋,写出了“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三句,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折,把刚刚荡开去的境界忽地又收拢回来。原来是,美好的回忆,引来他寻梦的渴望,而一再地努力入梦却没有成功。句中“梦也梦也”的重叠,就表现了他寻梦的努力。好梦难寻,终于重新坠入冷清的现实──只见荆溪寒水空自流。这一跌一荡的笔下波澜,反映了主人公翻腾的思绪,也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他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

  “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两句,再次回到了对“身留”的描写。从“湿透”两个字,读者可以悟出,主人公寻梦不成,已经踱到甲板上,伫立很久。他不顾漫天的飞雪,凝视着“漠漠”密布的阴云,听任身上的木绵袄被雪水浸透。他何以这样出神呢?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他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还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洒脱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历,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古人评论蒋捷的词,曾说它:“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语),又说它“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刘熙载语)。从这首《梅花引》看来,他们确实是道出了它的清妍之美。

背景

南宋灭亡后,词人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时间转眼到了冬天,词人乘舟沿荆溪而行,或者是离家外出,或者是从外地返回家乡,途中为雪所阻,泊舟荒野,空寂无聊,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了这首词,描述当时的心境。

诗人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92篇诗文

诗文推荐

野云半肩,寒雪一颠。

海树珊瑚月,岩松琥珀年。

眼合觅不见祖,心空初不留禅。

森罗万像纵横说,相与证明输我然。

高岩之雪兮颠毛衰白,远水之秋兮眼棱寒碧。

气清夜永兮月低,斗冷河空兮露泣。

借伴之机,起家之力。

二仪万像兮相与流通,十方三世兮自然平出。

幂幂尘埃。

叹自古悠悠,不省沉埋。

利名场上,人我丛中,单认这个形骸。

念本来一点,谁无分、都是仙材。

谩疑猜。

唤千声酩酊,不肯头回。

何日梦中惊觉,管识破从前,白蚁庭槐。

洞天深处,霞友云朋,谈冰咀雪相陪。

对紫芝幽圃,香风里、碧酒倾杯。

信悠哉。

有龙蟠虎绕,沉醉蓬

雪底黄精与不疏。

锦里春回,玉墀天近,东风稳送雕鞯。

祖帐移来,光流万斛金莲。

十分香月娟娟。

照人间、一点魁躔。

此时新事,飞来双凤,催上甘泉。

寻思京洛,少日芳游,柳遥禁雪,花淡宫烟。

鳌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

再见升平,想红云、缥缈群仙。

看明年。

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

马面驴腮无处雪,海竭山摧天地裂。

老古锥,太孤绝。

龟毛拂去眼中尘,兔角杖敲空裹月。

微微下国。

川纡路阻。

蔼蔼王人。

匪遑宁处。

巡仪既畅。

私宴亦叙。

置酒式歌。

披衿寤语。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

春林带雪痕,云山染秋色。

光明一点兮蚌有蕴於月华,清净八弦兮鸟不飞而天碧。

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

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

天教一舸江湖,数椽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

已深省。

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

鹤引禽伸,日月峤壶永。

不须瓮里思量,隙中驰骛,也莫管、玉关风景。

道人活计要清虚。

不受利名拘。

囊橐一钱无。

似出水、圆荷迸珠。

一瓢糊口,衲衣遮体,此外更何图。

高枕及华胥。

向物外、钧天曳裾。

家风贫自惭,面孔恶人嫌。

点漆之眼有角,截筒之鼻无尖。

颠毛寒覆雪,项瘿暗消盐。

说妙谈玄兮迟钝口觜,呵佛骂祖兮诳吓闾阎。

东窗五老峰前月。

南窗九叠坡前雪。

推出侍郎山。

著君窗户间。

离骚乡里住。

恰记庚寅度。

挹取芷兰芳。

酌君千岁觞。

唇亡则齿寒。

谋而不得。

则以往知来。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

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雪册中,夜半子。

眼见星,丑恶露。

四十九年分疏不去,儿孙千古遭涂污,腊八年年是一度。

富春坊,好景致。

两岸尽是、歌姬舞妓。

引调得、上界神仙,把凡心都起。

内有丙丁并壬癸。

这两尊神,为你争些口气。

火星道,我待逞些神通,不怕你是水。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火院出离勇猛。

发心急救残生。

丹田难仗本师耕。

岂敢常怀徼*。

得遇明明有幸。

通玄暗暗勤行。

便教日午打三更。

玉里掏开金矿。

现前三昧,了无向背。

雪压楼台,风号松桧。

贵游抛果引群狙,大小玄黄赶掷殊,别有白猿归洞里,一生不受俗人呼。

[太簇为徽]三时不害,四方顺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引颂土鼓,乐此嘉平。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