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译文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想念你啊!想念你,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当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注释

⑴妾:旧时女子自称。

⑵吴:指江苏一带。

赏析

此诗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句法上。全诗四句的句法有一个共同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变化。“夫戍边关——妾在吴”,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当句对”的形式。这一对比,就突出了天涯相隔之感。这个开头是单刀直入式的,点明了题意,说明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从这里引起。“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之感,但诗句写完“西见吹妾”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之感,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形象。此句写“寄衣”的直接原因。“一行书信——千行泪”,这句通过“一行”与“千行”的强烈对照,极言纸短情长。“千行泪”包含的感情内容既有深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情绪复杂。此句写出了“寄”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与下句重复;同时,写出了寄衣时的内心活动。“寒到君边——衣到无?”这一句用虚拟、想象的问话语气,与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妇心目中仿佛严冬正在和寒衣赛跑,而这竞赛的结果对她很关紧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操心。这样,每一句中都可以划一个破折号,都由两层意思构成,诗的层次就大大丰富了。而同一种句式反复运用,在运用中又略有变化,并不呆板,构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语气。声调对于诗歌,比较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意义。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叹”、“永歌”都是指用声调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试多咏诵几遍,就不难领悟这种一唱三叹的语气在此诗表情上的作用了。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动人心弦,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起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联的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

  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愁、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提出。诗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挂念,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诗人简介

陈玉兰 生卒年不详。唐代吴(今江苏苏州境内)人王驾之妻。有《寄夫》诗广为传颂。► 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亚夫金鼓从天落,韩信旌旗背水陈。

老郎日日忧苍鬓,远守年年厌白蘋.终日相思不相见,长频相见是何人。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儿勿啼,屠兵来,赵宗一线何危哉。

千金卖儿儿不死,真儿却在深山里,妾今有夫夫有子。

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

赵家此客还此友,穿何故亡盾何走。

谁言赵客非晋臣,当时婴杵为何人?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寄李补阙》,出《诗式》)。

谁能采芹,不适有获。

果蓏树之,则食其实。

岂弟君子,孔敬且力。

识字记姓名,击剑一人敌,孙吴相斫书,了解亦何益。

不如黄金罍,澰潋春波碧,欣然对之笑,未饮愁已释。

白头生黑丝,苍颜桃李色。

金丹空九转,正恐无此力。

朝饮绩五斗,暮饮髡一石。

寄谢采芝翁,无为老青壁。

小院一枝梅。

冲破晓寒开。

晚到芳园游戏,满袖带香回。

玉酒覆银杯。

尽醉去、犹待重来。

东邻何事,惊吹怨笛,雪片成堆。

欲晓山禽百种鸣,最怜哑◇是雏莺。

遥想西湖烟柳色,深春风露水边声。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

)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车中猴,门东草。

禾中走,一日夫。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

,香味不可言,诚佳品也。

感荷作长短句,寄之一笑带上乌犀谁摘落。

方响匀排,不见朱丝约。

一个拈来香满阁。

矮炉翻动松风壑。

几日余酲情味恶。

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

两腋清风无处着。

万顷风烟入酒壶。

西山归去一狂夫。

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文章自忖用时无。

醉来聊为鼓咙胡。

士孰不排难,贵乎安以徐。

士孰不立节,贵乎平以舒。

既家国之兼全,亦身名之裕如。

是与夫激切奋跲,缨冠曼胡者,盖已同功而殊涂。

我思其人,犹及屋乌,而况乎遗书。

木杪日未升,四野落寒雾。

昏濛失冈峦,咫尺见行路。

我独何区区,犯此寒色去。

重伤寄蹇身,百事已迟暮。

既不早冲跃,要津先自据,又无二顷田,林泉闭门户。

方此念友朋,升斗活车鲋。

行行乖素心,芒刺欲谁负。

恨江南塞北,鱼沈雁杳,空肠断、书难寄。

然松煮鼎山泉冽,松旗一水分优劣。

凤饼推开雪照人,花瓷啜罢甘潮舌。

大刘谈天紫髯张,小刘逃禅清兴长。

会须酌此同翱翔,或凌刚风九天上,或泛弱水三山傍。

都不醒。

鸟倦云飞。

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

旧日南窗何处是。

莫负青春。

即是升平寄傲人。

莫非魔境。

强向中间谈独醒。

一叶才飞。

便觉年华太半归。

醉云可矣。

认著依前还不是。

虚过今春。

有愧斜川得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