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译文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

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注释

⑴碧磵(jiàn)驿:驿站名,具体所在未详。磵:同“涧”。

⑵香灯:燃香膏的照明灯。残梦:谓零乱不全之梦。唐李贺《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诗:“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⑶楚国:指作者的旧乡吴中。

⑷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歇:停止啼叫。

⑸山杏: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对花因寄题东楼》诗:“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赏析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背景

碧磵驿当是离诗人所往的吴中旧乡尚很遥远的一处山中驿站。作者远赴吴中,夜宿驿中,次日清晨顿生羁旅之感,因作此诗。

诗人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百寻竿上掷身难。

清都未晓,万乘并驾,煌煌拥天行。

祥风散瑞霭,华盖耸,旗常建,耀层城。

四列兵卫,爟火映、金支翠旌。

众乐警、作充宫庭。

皦绎成。

绀幄掀,衮冕明。

妥帖坛陛霄升。

振珩璜、神格至诚。

云车下冥冥。

储祥降嘏莫可名。

御端阙、肸号敷荣。

泽翔施溥,茂祉均被含生。

喜祓尘襟属丽谯,高旻雨罢暑氛销。

游回宿鸟霞横岭。

唱杀寒蝉柳抱桥。

戍壁风烟閒尉候,客亭灯火混渔樵。

山川信美非吾乐,已是三年去国遥。

银烛晓催春漏,珠帘暮卷东风。

乃翁相对玉楼中。

不枉当年冰梦。

花意似随人好,酒香难比情浓。

夜深欲睡海棠红。

密密骖鸾驾凤。

金波西倾银汉落,绿树含烟倚朱阁。

晓华胧xz闻调笙,一点残灯隔罗幕。

辇路秋蓬满,野香团绿湿。

嫔娥粉黛愁,嫣花铅露泣。

莺声旧时好,玉砌秋归早。

东家胡蝶飞,烟姿满芳草。

以上元末在吴作。

闷已萦损。

那堪多病。

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

换熏笼。

新愁旧恨何时尽。

渐凋绿鬓。

小雨知花信。

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

柳阴中。

翠袖疏纨扇。

凉叶催归燕。

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

细菊枝头,开嫩香还遍。

月痕依旧庭院。

事何限。

恨望秋意晚。

离人鬓华将换。

静忆天涯,路比此情犹短。

试约鸾笺,传素期良愿。

南云应有新雁。

兔自明月窟中出,鹤从群玉峰头下。

人间俗眼未尝窥,已为两家藏以诧。

玉堂词人本仙材,光芒偶落银河罅。

谪向埃尘五十春,所趣无一不潇洒。

为爱霜蹄特蛟洁,貯以雕笼绿棂亚。

有时惊踯欻若奔,丹眸眩转双珠射。

灵昌太守新归来,惜将清唳寄京舍。

玉绳低阙春露寒,常恐阴林恶声哧。

传宣忽出右银台,诏急忙驰天廏马。

却辞丹陛锁南宫,兔鹤欲携俱不暇。

是时雪后帘幕明,灯火冷落入清夜。

两翁相顾悦有思,便索粉笺挥笔写。

有客月底吟影动,猝继新章亦奇雅。

大都吟苦不无牵,遂约东家看娅姹。

醉翁良愤诋高怀,却挥醉墨几欲骂。

我闻此语初未平,随手欲和思殊寡。

玉山沧海莫放翻然归,织腰绿鬓何妨为君倒金斝。

双阙笼嘉气,寒威日晚,岁华将暮。

小院闲庭,对寒梅照雪,淡烟凝素。

忍当迅景,动无限、伤春情绪。

犹赖是、上苑风光渐好,芳容将煦。

草荚兰芽渐吐。

且寻芳、更休思虑。

这浮世、甚驱驰利禄,奔竞尘土。

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

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清山浮碧。

细风丝雨,新愁如织。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

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天与粤相接,岭由秦始开。

隔林禽散乱,寻垒禽散乱,寻垒燕惊猜。

芳草无尽其,长亭人几来。

山川昨时雨,万里洗烟埃。

天公自著思。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

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

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

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

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

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

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

莫莫休休。

,莫问甚底。

花影乱,晓窗明。

莺弄春笙柳外声。

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

山城驿近。

又报寒梅传驿信。

远水孤村。

月下何人与断魂。

幽芳在手。

花木无情那得瘦。

似此天真。

好赠东阳姓沈人。

寒阴渐晓。

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

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

雪天分外精神好。

向白玉堂前应到。

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

轻渺。

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

几度醉吟,独倚栏干黄昏後。

月笼疏影横斜照。

更莫待、单于吹老。

便须折取归来,胆瓶顿了。

花半湿。

睡起一窗晴色。

千里江南真咫尺。

醉中归梦直。

前度兰舟送客。

双鲤沈沈消息。

楼外垂杨如此碧。

问春来几日。

愁捻断钗金。

远信沈沈。

秦筝调怨不成音。

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

好梦已难寻。

夜夜余衾。

目穷千里正伤心。

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

想煞你,当初一见好至诚。

想煞你,身材苗条脸儿俊。

想煞你,花月下好句联吟。

想煞你,叫着小名儿低声应。

想煞你,临别前苦叮宁。

这衷肠事儿略略诉,却落得眼睁睁。

眼睁睁望着灯前壁上,壁上形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