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行次昭陵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赏析

作品赏析

  【朱注】昭陵在醴泉,近泾阳,直京师之北。《草堂诗笺》序于《北征》诗后,良是。盖省家鄜州,道经此也。黄鹤编在天宝五载,谓西归应诏时作,大谬。今按:题云“行次”,是便道经行,而次于陵前,当从朱说为正。《唐书》:京兆府醴泉县有九嵕山,太宗昭陵在西北六十里。  旧俗疲庸主①,群雄问独夫②。谶归龙凤质③,威定虎狼都④。  (首叙太宗戡乱之功。庸主,指六朝诸君。群雄,指李密、窦建德辈。独夫,指隋炀帝。龙凤质,真主出也。虎狼都,关中入也。疲,凋敝。问,问罪。谶,符谶。威,兵威也。)  ①《国语》:“卒历代之旧俗。”《史记·范睢传》:“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②《世说》:乔玄谓曹公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李百药《皇德颂》:定群雄之逐鹿,拯方割之为鱼。”《书》曰:“独夫纣。”【朱注】《隋书》:杨玄感谓游元曰:“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③《旧唐书》:太宗方四岁,有书生见之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④隋都关中,即秦旧地。【张綖注】太宗得天下根本,在先据关中。《苏秦传》:“秦,虎狼之国也。”顾炎武《日知录》:以虎狼为秦分野,盖据《天官书》,西宫参为白虎,东一星曰狼。《秦本纪赞》:据狼弧,蹈参伐,此另一说。  天属尊《尧典》①,神功协《禹谟》②。风云随绝足③,日月继高衢④。文物多师古⑤,朝廷半老儒⑥。直词宁戳辱⑦,贤路不崎岖⑧。  (此记贞观致治之盛。《尧典》,《尚书》篇名,高祖谥神尧,禅位太宗,故曰“尊《尧典》”。《禹谟》言九功惟叙,太宗乐名九功舞,故曰“协《禹谟》”。【朱注】李靖、房、杜诸公,乘风云之会,依日月之光。师古,如制雅乐,定律令,议封建之类。老儒,如用虞世南诸学士。直辞,如纳王珪、魏征之谏。贤路,如召马周、刘子翼皆是。许顗彦周曰:“文物多师古”四句,见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  ①《庄子》:“彼以利合,此以天属。”洙曰:天属,父子也。②魏收诗:“导水逼神功。”③《后汉书》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魏文帝《与孙权书》:“中国虽饶马,其知名绝足,亦时有之。”④《登楼赋》:“唯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沈约《齐安陆照王碑》:“气蕴风云,身负日月。”⑤《左传》:臧哀伯曰:“文物以纪之。”《书·说命》:“事不师古,以克永世,非说攸闻。”⑥贾山《至言》:“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宋宗炳论:“柱下翁,直是知礼老儒。”⑦《说苑》:晏子曰:“明君在上,下有直词。”《后汉·邓后纪论》:“建光之后,遂乃名贤戳辱,便孽党进。”⑧《前汉·刘向传》:“通贤者之路。”潘岳诗:“在疚妨贤路。”《南都赋》:“下蒙笼而崎岖。”《广雅》:“崎岖,倾侧也。”  往者灾犹降①,苍生喘未苏②。指麾安率土③,荡涤扶洪炉④。  (此再叙当时仁政,以补上文所未备。自隋末大水,饿殍满野,至贞观初年,连遭水旱,是往者之天灾犹降,而民困尚未苏也。太宗则勤恤以安民,修省以回天,如吞蝗而畿辅不灾,肆赦而所在皆雨,遂能安率土,抚洪炉矣。一说:此从天宝之乱,追想太宗,当禄山陷就,是隋末灾殃再降于今,以致生民重困,故想太宗神灵,指麾而荡涤之。今按:前说文意平顺,本于张南湖、王右仲。后说语气陡健,本于唐仲言、朱长孺。兹以前条为主。)  ①【钱笺】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班赋序建武克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概括以二十言。《左传》:“孤实不德,天降之灾。”②《书》:“至于海隅苍生。”喘,气疾也。苏,息缓也。③《汉书》:陈平对汉王曰:“去两短,集两长,天下指挥即定矣。”《诗》:“率土之滨。”④欧阳公曰:“荡涤抚洪炉”,谓陶成天下如洪炉。《汉纪》:陈琳曰:“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壮士悲陵邑①,幽人拜鼎湖②。玉衣晨自举③,铁马汗常趋④。松柏瞻虚殿⑤,尘沙立瞑途⑥。寂寥开国日⑦,流恨满山隅⑧。  (未乃行次昭陵而有感也。壮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玉衣铁马,见灵爽犹存。松柏尘沙,叹景色荒凉。伤今思昔,故对山隅而流恨耳。此章起首中腰各四句,前后二段各八句。) ①《韩信传》:“何为斩壮士。”《西都赋》:“三选七迁,充奉陵邑。”②《易》:“幽人贞吉。”《汉·郊祀志》: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上天,后人名其地为鼎湖。③《列子》:“日日献玉衣,旦旦进玉食。”《汉仪注》:以王为衣,如铠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汉武故事》:高皇庙中,御衣自箧中出,舞于殿上。《王莽传》: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莽恶之。④陆倕《石阙铭》:“钦马千群,宋旗万里。”庾信碑铭,“碑枕金龟,松横石马。”《西京杂记》:陈缟见张丞相墓前石马。按:玉衣既用汉事,则铁马亦当援引古典。考《南史》:萧猷为益州刺史,遇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城。猷兵粮俱尽,遥祷楚王庙神,请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骑汗铁从东方来,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饮,田老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此时庙中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是月猷大破苟儿。铁马汁趋,疑用此事。【钱笺】《唐会要》:高宗欲阐扬先帝徽烈,乃刻石为常所乘破敌马六匹于昭陵阙下。《安禄山事迹》:潼关之战,我军既败,贼将崔乾祐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须臾,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李义山《复京》诗:“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韦庄《再幸梁洋》诗:“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皆记此事。顾炎武曰:昭陵六马至今见存,皆琢石为屏,刻石马于其上,其文凸起,非全马也。⑤《诗》:“松柏丸丸。”《春秋含文嘉》:“天子坟高三仞,树则松。诸侯半之,树则柏。”【钱笺】《唐会要》开元十七年,玄宗谒昭陵,仿佛见太宗立于神游殿及寝宫,闻室中謦咳之音。何思澄诗:“虚殿帘帷静。”⑥薛道衡诗:“尘沙塞下暗。”陶弘景诗:“暝途载谁赏。”⑦《楚辞》:“声嗷嗷以寂寥兮。”《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⑧沈约诗:“流恨满青松。”鲍照诗:“高坟累累满山隅。”黄生曰:此章分两段,前六韵言太宗创业垂统之事,后六韵言目前天下未安,因有太宗不作之恨耳。又曰:昭陵武功文德,只六韵述尽,可谓钜笔如杠。《尧典》、《禹谟》之句,叙继统事,尤见大力斡旋。又曰:唐仲言云:明皇任杨、李乱政,故有灾犹降、喘未苏之叹,因思向者之安抚而不可得,是以向山隅而流恨。旧作隋末之乱者非。按:此说甚是。盖从文物四句读下,便见今日之朝廷,事事与之相反。开元之治,媲美贞观者,今已扫地。有志之士,皆为当路沮抑而不得进,安得不望昭陵而兴悲乎?后来杜牧亦有“乐游原上望昭陵”之句,盖昭陵之时,士无不遇之叹也。又曰:钱牧斋引《禄山事迹》,有黄旂助战、石马汗流事,谓此诗作于收京之后。灾犹降,指天宝之乱,指麾荡涤,颂收复之功,若天宝初,安得先举昭陵石马事耶?盖《英华》本铁字作石故也。予谓玉衣二句,盖援古事为形容之语耳。以铁为石,恐后人转因昭陵有此事,从而改之。不然,禄山之乱,率土翻覆,九庙震惊,何诗中略无一语叙及,恐蹂躏之惨、恢复之功,以往者四语当之,亦不其似,而寂寥二语作结,亦不相应也。  此诗中段,向有三说,以灾降为隋末旱灾,仍降唐初者,张南湖说也。以灾降为韦后乱宫,明皇廓清者,钱牧斋说也。以灾降为禄山倡乱,如隋末兵戈者,朱长孺说也。黄白山谓指天宝季年禄山未乱之先,此说得之,故附于五卷之末。下段“铁马汗长超”,用楚王庙事,闻之友人费遴勗者。及阅《南史》,确为可凭。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望嵩邙。

永昭陵畔,王气压龙冈。

巩洛灵光。

郁郁起嘉祥。

虚彩帟,转哀仗,閟幽堂。

叹仙乡路长。

景霞飞松上。

珠襦宵掩,细扇晨归,崑阆茫茫。

满目东郊好,红葩斗芳。

韶景空骀荡。

对春色、倍凄凉。

最情伤。

从辇嫔嫱。

指瑶津路,泪雨泣千行。

翠珥明珰。

曾忆荐琼觞。

春又至,人何往。

事难忘。

向斜阳断肠。

听钧天嘹亮。

清都风细,朱栏花满,谁奏清商。

紫幄重帘外,时飘宝香。

环佩珊珊响。

问何日、反雕房。

叨陪法从最多年,惯听梨园奏管弦。

从此无因瞻黼,坐惟应魂梦到钧天。

何如尔。

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

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干戈不用臻无事,朝野多欢乐有年。

便坐看挥飞白笔,侍臣新和◇梁篇。

衣冠忽见藏原庙,箫鼓愁闻向洛川。

寂寞秋风群玉殿,还同恍惚梦钧天。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沈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

昭陵仁圣,与天同功。

不刻不雕,万国文明。

日月照临,无有隐侧。

一滴之雨,泽及万物。

简言易从,易言易知。

皇祖有训,信如四时。

雷声不作,天地渊默。

遗黎怀仁,霣泣翰墨。

濒江破寺如胶舟,大镛露立寒飕飕。

金绳铁纽作断绠,土花苔碧生栾头。

我来摩挲考岁月,偻指落落三百秋。

想当营度欲鼓火,野鬼夜哭山精愁。

铸之以绍威六州之铁,衅之以景升千斤之牛。

载之以长河万斛之舰,貯之以齐云百尺之楼。

风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几变宜追蠡。

眼中惊见已无双,天下才称为第二。

庚庚古扁磨苍珉,徐郎妙墨吹玄云。

声光暗哑尽埋没,宇宙颠倒方纷纭。

昭陵石马化为土,于上蒲牢幸存古。

山僧作屋稳盖藏,他日岐阳求石鼓。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北梦琐言》云:洞三榜,裴贽第二榜。

策夜,帘前献诗云云。

寻卒蜀中。

贽无子,人谓屈洞所致)

四明狂客一茅屋,敕赐剡川才一曲。

安福诗人李与贤,大书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脚勾践国,奉诏昭陵省松柏。

是时八月欲半头,镜湖不足人间秋。

稽山影落水精阙,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苍苔,古木哀猿啼禹冗。

今君结屋河那边,疋似剡川若个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见,兴公旧草天台赋,元不曾识天台路。

一俛仰间已再升,何月瘦藤与芒屦?

落难容,崎岖堪笑,一年陆走川浮。

又携妻子,两度过神州。

紫蟹鲈鱼正美,凉天气、恰傍中秋。

今宵意,无人伴我,快泻玉双舟。

功名,聊尔耳,千金聘楚,万户封留。

又争如物外,闲旷优游。

好在东阡北陌,相从有、诸老风流。

家山近,归休去也,不上望京楼。

呜呼个是文忠琴,呜呼此琴今尚存。

堂中图书散失尽,留得七弦传子孙。

六言自书书在腹,古锦梅花留不得。

嗣孙贤者能忍贫,不向豪家博珠玉。

初鼓如撼昭陵松,巩原流水青溶溶。

三宗龙衮在帝左,曾把钧天赐与公。

再鼓似播清颍水,只将漱流肯洗耳。

曾苏两生招不来,自写新声付儿子。

尧囚山,舜放野,自兹以下不平苦。

与君所得妇女谤,此日一洗清万古。

小儒昔诵五季传,颇讶春秋体微变。

今来再听七弦琴,南薰遗制喜复见。

浮云流尽白日逃,何用广陵与离骚。

谱成只度欧家曲,秋声赋人庐山高。

君不见近代诗家流,胡为蹇滞多穷愁。

孟郊憔悴死逆旅,浪仙斥逐长江头。

张生漂泊冬瓜堰,徒云轻薄万户侯。

浩然无成鹿门去,李洞恸哭昭陵休。

生无风教兴王化,死无勋爵贻孙谋。

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

高阳许公精六义,独向圣朝生後嗣。

因将先集进九重,高步金台曳珠履。

祖德光辉圣主知,府尹贤明丞相子。

广陵郡大古九州,记室官清外三字。

遂令天下学诗人,徒羡君家穷四始。

我来迎侍游江都,玳筵往往陪欢娱。

遂求家集恣吟讽,海波乾处堆珊瑚。

因思贾孟收家一何苦,诗鬼嗷嗷馁无主。

子孙沦没谁及君,闲倚红莲倾渌醑。

草檄余闲好赋诗,莫放风情忝尔祖。

永和九年暮春日,兰亭修禊群贤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风佐摇笔。

当时一笔三百字,但说斯文感今昔。

谁知已作尤物看,流传人间天上得。

天高地远閟不示,仅许一二翻摹勒。

忽然飞上白云俱,径入昭陵陪玉骨。

识真之士已绝少,真者一去嗟难觅。

纷纷如事眼空眩,只把残碑慕真迹。

萧郎袖去明真赝,定武传来差甲乙。

如丁如爪辨形似,不丰不露分肥瘠。

人亡无复见风流,漫费精神疲得失。

临川先生天下士,古貌古心成古癖。

搜奇日当老不厌,如渴欲饮饥欲食。

有时瞥眼道傍见,倒屣迎之如不及。

牙签轴已过三万,集古录多千卷帙。

平生著意右军处,并蓄兼收一何力。

赏音本在笔墨外,何必此优而彼劣。

清波万顷浑一点,明月一轮云半入。

是中元不碍真趣,气象典刑尤历历。

知我罪我春秋乎,政尔未容言语直。

我方随群厚其嗜,门户弗强才仅立。

几年冥搜政无那,剩欲流涎分半席。

阅公善本三四五,不觉长歌书卷侧。

羲之死矣空费公家九万笺,安得斯人写金石。

乾符天子万机暇,宫中扈从多儒冠。

玉堂开宴出晋帖,翠气荡摇山雪寒。

侍臣模写各臻妙,碧树琼柯相照耀。

令孜嗟叹至尊喜,内官拜舞宫娥笑。

日斜宴罢归内园,外门有事人不言。

君不见关东夜飞赤白丸,昭陵玉匣秋风酸。

东风未燥昭陵土,感业尼称天下母。

唐室山河忽变周,李氏儿郎更姓武。

洛水泱泱出宝图,黄金烂烂铸天枢。

五王不入迎仙院,二竖能忘受命符。

君不见汉家元后号文母,庙食从来侄祀姑。

梦想苍龙阙,盘桓汝水滨。

郡侯偏爱客。

秋雨更留人。

馔盛尝鲈脍,樽空倒角巾。

羁愁不能遣,唯恐二毛新。

北窗扫壁陈图书,杀气凛凛生坐隅。

谁将尺素画骏马,云是文章昔日拳毛驹。

龙颅虎脊视天地,若灭若没三万里。

皇天产此谁得之,虬须十八真天子。

擒王灭窦如尘埃,英气贯日天为开。

黄金甲光照天地,大白羽箭驰风雷。

真龙在厩万马疾,下视四海皆驽骀。

榛棘昭陵一抔土,柏城六马莓苔古。

呜呼骏马已埃尘,虽有燕昭难再睹。

长廊睥睨来者谁,出门解后渠得知。

不言使者求遗书,只言浴茧当及时。

从容与语益款洽,论到翰墨尤瑰奇。

山僧技养不自禁,稍出修禊兰亭词。

启函展玩未及竟,视有黄纸天庭追。

口呿气褫僵欲死,一骑趣向咸阳驰。

虬须天子喜折屐,诏许两禁同观之。

龙腾凤集在御榻,平生触眼何曾窥。

自从茧纸归昭陵,宝气夜夜光陆离。

千年议论经几手,极力追倣分毫釐。

博闻强志子桑子,上一篡辑无或遗。

清臞不满六尺长,中有文字无津涯。

归君此编忽自笑,山东学究真黠儿,而今御史还书痴。

灵宫苍烟荫老柏,风吹霜空月生魄。

群鸟得巢寒夜静,市井收声虚室白。

少年抱琴为予来,乃是天台桃源未归客。

危冠匡坐如无傍,弄弦铿铿灯烛光。

谁言伯牙绝弦锺期死,泰山峨峨水汤汤。

春天百鸟语撩乱,风荡杨花无畔岸。

微霠愁猿抱山木,玄冬孤鸿度云汉。

斧斤丁丁空谷樵,幽泉落涧夜萧萧。

十二峰前巫峡雨,七八月後钱塘潮。

孝子流离在中野,羁臣归来哭亡社。

空床思妇感蠨蛸,暮年遗老依桑柘。

人言此曲不堪听,我怜酷解写人情。

悲歌浩叹弦欲断,翻作恬淡雍容声。

五弦横坐岩廊静,薰风南天厚民性。

人言帝力何有哉,凤凰麒麟舞虞咏。

我思五代如探汤,真人指挥定四方。

昭陵仁心及虫蚁,百蛮九译觇天光。

极知功高乐未称,谁能持此献乐正。

贱臣疏远安敢言,且欲空江寒滩静。

渔艇幽人知我心悠哉,更作严陵在钓台。

吾知之矣师且止,安得长竿入手来。

平生浪说齐谐志,杞国有天惊堕地。

不周摧折天柱倾,咄咄古今真怪事。

元气不死桥运兴,千古日月长悬奔。

照见可庵一片心脾真肆兀,挥斥八极游天根。

两眼痴蟆不能食,坐观蝡动自形色。

独吸泠风饮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

不学神仙慕安期,陶潜旷达其庶机。

卜筑前窀从与老,太行世路从颠危。

桓{左鬼右隹}槨嘻未达,昭陵玉匣荒丘垤。

东门树槚四时青,独对青山问明月。

孤山梅,逋仙一去唤不回。

三迳竹,空怀二仲人如玉。

处士松,世无郑老遗高风。

何如及今收拾千岩万壑秀,飞廉道前丰隆后。

美人服薜带女萝,自起傞傞舞长袖。

得时为鸣凤,朱时为卧龙,且问君王气三峰。

百年三万六千日,倏忽起灭天际虹。

散发披襟任坦率,时浇磊磈斟寒碧。

眼高一世四海空,婢膝奴颜死人役。

君不见乌栖曲、白紵歌,长绳不系白日梭,时耶命耶将奈何。

前有香山翁,后有洛阳老。

嘉会不数逢,千载谁复道。

蛟翁此来游,三珠烱相照。

凭谁画作五老图,著我坐隅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