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不待归来霜后熟,蒸来便作洞庭香。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

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

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嵓窦汇山麓。

飞流溅沫冰雪寒,萝茑荒林猿狖伏。

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

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

如何年少远游子,担簦蹑屩来过此。

或欲挟策干君王,亦有辞家远从仕。

马痡仆倦栖茅屋,夜汲岩泉燃楚竹。

赐璧封侯事渺茫,涂穷未免阮生哭。

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

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宇同车书。

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兹山俱。

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

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

枫落南纪明,秋高洞庭白。

自是天涯人,更送湖上客,人生险易乘除里,富贵功名从此始。

不须惜别作酸然,满路新诗付吾子。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一本云潇湘景物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本作雨?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术,一作业。

?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一枕寒声湘浦雨,满窗秋色洞庭烟。

张铙叠吹洞庭外,缘虎带刀蛮帅迎。

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

木奴洲近霜包熟,斑竹林昏野鸟鸣,贾谊宅边寒井在,暂留千骑漱余清。

有所思,藐何许,乃在洞庭之阳,潇湘之浦。

我欲访之限重阴。

水有吞舟之巨鱼兮,山有食人之猛虎。

有所思,藐何许,沉沉静夜愁风雨。

五四三二一,日向东畔出。

照见洞庭湖,乌龟眼睛赤。

天无门,地无壁。

一阵任风射回,吹起两须无孔笛。

户牖见通,墙壁生碍。

簸箕有唇,洞庭无盖。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

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

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

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

胡儿深避沙漠,铃阁扬轻裘。

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

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

洞庭波色惜不得,东风领入黄金尊。

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唱和。

安知寂寞西海头,青pF未垂孤凤饿。

年年苛吏伤王政,往往红氓叛教条。

漳水有时生小草,洞庭无地种余苗。

伏龙雏凤应劳访,绮季黄公底用招。

闻道紫枢开锡燕,宝钉大銙赐天骄。

时哈相招东南三处士。

十丈花开玉井峰,藤萝亦附灌木丛。

可怜浮食不根着,南北羁旅如燕鸿。

倦飞欲返返未得,梦魂时绕三径松。

故人相见发孤笑,执热一濯清穆风。

小倾家酿歌骊驹,有怀未吐行匆匆。

山寒不开北枝梅,地远谁树南荆枫。

欲谈此意无为领,拨灰消尽麒麟红。

未免随俗且折腰,薄以今古浇其胸。

六经之泽溉万世,譬如畦稻宵露蒙。

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

退之一赋吾未许,二禽雅意岂愿笼。

乘轩执圭何有哉。

日光熠熠尘飞空。

由来贤达多下位,高原不解生芙蓉。

龙鱼仙伯妙此理,垂云小憇来儒宫。

洞庭湘山入诗句,借与光彩胜赮虹。

百闻不及一见面,独对霜月搔飞蓬。

清光何事亦多阙,试为问之修月翁。

正令全提,无在不在。

簸箕有唇,洞庭无盖。

若作奇特商量,入地狱如箭射。

不作奇特商量,入地狱如箭射。

风樵若耶路,霜橘洞庭秋。

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

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

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

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

中间永阳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

自从还朝恋荣禄,不觉鬓发俱凋残。

耳衰听重手渐颤,自惜指法将谁传。

偶欣日色曝书画,试拂尘埃张断弦。

娇儿痴女遶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紫微阁老适我过,爱我指下声泠然。

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

君虽不能琴,能得琴意斯为贤。

自非乐道甘寂寞,谁肯顾我相留连。

兴阑束带索马去,却锁尘匣包青◇。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余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

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

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

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

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

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

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