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译文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

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⑷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⑸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

⑹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扬旌:指发生战事。

⑺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⑻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

⑼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

⑽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⑾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⑿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⒀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⒁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⒂“歌钟”句: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⒃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⒄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⒅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注释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

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⑷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⑸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

⑹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扬旌:指发生战事。

⑺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⑻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

⑼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

⑽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⑾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⑿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⒀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⒁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⒂“歌钟”句: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⒃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⒄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⒅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背景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200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龙沫流芳旎旎,犀沈锯削霏霏。

薇心玉露练香泥。

压尽人间花气。

银叶初温火缓,金猊静褭烟微。

此时清赏只心知。

难向人前举似。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圣真下武,淳烈缉丕隆。

绝瑞与天通。

封山育谷声名举,仙驭邈轩龙。

腾金篆玉显成功。

业业承垂鸿。

惟皇孝述光前志,保祐福来同。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

真清真净养胎仙。

云透坎离间。

贪看灵光上下。

忘了之乎也者。

神珠吐出九般霞。

跨鹤赴仙家。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列列挈挈,硗硗聱聱。

廓然无圣,平地吃交。

鼻孔生三窍,眉毛只一般。

奇哉王道士,头戴桦皮冠。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自从元白去寰中,重色轻情妙法空。

小住祝郎三百岁,为他重作(去声)

吹无孔笛,和毡拍版。

父子和同,冰炭相反。

末上之机果若何,定州元出花瓷碗。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芳事从今鼎鼎来。

看看花片扑楼台。

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太簇为角]是尊是奉,兹率旧章。

乐音纯绎,荐溢圆方。

情文旧矣,神其迪赏。

永观锡义,多樯穰穰。

闻道芳洲景气新,却输鸥鹭日相亲,小槽酒熟玻璃色,谁忆高台共赋人。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辍自鹓行第一流,笑谭幕府卧青油,兰亭陈迹犹堪赋,禹穴奇书尚可求。

丞相开藩多暇日,省郎为介借前筹。

独怜无用沟中断,深羡千岩万壑游。

要行更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