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赏析

张孝祥平生多次经过岳阳楼。根据词中的行向与时节,此首应作于公元116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乾道五年三月下旬)。是年,孝祥请祠侍亲获准后,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东归。当时曾写《喜归作》诗:“湖海扁舟去,江淮到处家。”归途中,阻风石首,滞留三日。同行诸公都填了词,他亦用其韵作《浣溪沙》词,有“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云云。这些都与此词的内容相吻合。

  词的上阕描写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上,波光粼粼;湖中群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挂天际。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归隐。他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这些自然景色,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徒倚栏干久”二句,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直抒胸臆积蓄了情势。

  词的下阕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换头“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掉转笔锋,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三楚”,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域广阔,有西楚、东楚、南楚之称,后泛指长江中游今湖南一带地方。“七泽”是泛指楚地的一些湖泽。“隘九州”是说居国内险要之处。“人间”二句概括登岳阳楼而触发起古往今来人间悲喜的无穷感叹,又有它独具的地方色彩。“欲吊沉累无所”三句,进一层抒发凭吊屈原的深切情意。爱国诗人屈原执着追求“举贤才而授能”的进步政治理想,遭到楚国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仇恨与迫害,长期流放,后自沉于汨罗江。“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无罪被迫而死曰“累”。作者对屈原身处浊世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着心心相印的关系。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但登山临水,有渔儿樵子,与同哀屈原而诉其“离忧”之情。《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词中“离忧”二字,包含有如许内容。作者想到自己此次隐退犹如贬官外放,也将渔樵于江中沙洲之上,内心充塞着无限辛酸悲苦。写离忧,正是抒写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平情绪,结笔全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辞语,抒发满腹的牢愁忧愤和凄凉之怨。以景结情,韵致有余。

  这首词写途中登临的感受,语悲切。上片写登楼所见之景象,下片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写古今人事兴衰的感慨,而是从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铺写,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勾引起敬吊之情。“哀此写离忧”,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诗人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2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满公种松何太痴,急景尚作千年期。

安得雷风一夜拔千尺,与汝同看龙蛇舞月时。

脚跨马师门,便有弥天过。

喝得耳朵聋,扭得鼻头破。

纵大雄毛虎略露爪牙,脱百丈野狐不昧因果。

说条念贯,监本无端,不独瞒人亦自瞒。

真珠市拥碧扶阑,十万人家着眼看。

独恨登临最高处,举头犹不见长安

碧瓦朱甍紫翠深。

玻璃屏障里,锦为城。

子胥英爽海涛横。

玉堂人,于此劝春耕。

五月政当成。

岩廊将去路,肯留行。

江山雄胜为公倾。

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gS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九字在纸,落落晨星。

此帖之传,犹及太平。

意象轩昂,足称其名。

作此赞焉,惟字之评。

水上鱼,吹白露。

山头云,与龙附。

潭中水作潭中雨,朱鳖飞过吴洲去。

鲤鱼相随不知数,老蛤衔泥在深处。

粤以今日,劝相干郊。

乃作此诗,以懋尔劳。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彭生作赋茶三片,毛氏传诗酒半升。

飞辔络绝景,访我同心人。

解驾三秀岭,濯足玉华津。

晤言会良契,携手凌高晨。

扬旌出阊阖,羽节趣群真。

入宴明霞馆,回軿过始青。

音灵散空洞,逸响萦云营。

倏忽九万里,流目低蓬瀛。

玉妃款清话,偃盖希林庭。

顾此失彼彼簪缨客,宠辱劳汝形。

神仙有真诀,胡不希长龄。

文学之目,名重一时。

为君子儒,作魏侯师。

不要后礼,始可言诗。

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君不见晋阳作垣期自固,中藏荻蒿劲箘簵。

知音会遇张孟谈,安赵有才终一顾。

人生会遇自有时,两股何须欲置锥。

快将好景供诗酒,嗟嗟戚戚非男儿。

耿耿秋情欲动,早喷入霜桥笛孔。

快倚西风作三弄。

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

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

无数蛰吟古砖缝。

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

春色三分有尚多,且饶芳草占高坡。

门前柳色如彭泽,争奈陶君止酒何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且将丝糹乍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

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浪正东流。

池上已看莺舌默,云间应即雁翰开。

唯愁别后当风立,万树将秋入恨来。

总裁庶政,拥佑嗣皇。

金羽玉简,烂其文章。

众歌警作,筦声将将。

保安四极,降福无疆。

荷锸自随刘伯伦,裸葬旧闻杨王孙。

伟哉二子真旷达,身虽殒灭名独存。

要知形骸本外物,中有妙用超六根。

火风地水归四大,梦幻泡影何足论。

君不见桓{左鬼右隹}石槨秦铁户,歌钟未彻野火焚。

不如得钱即沽酒,时时醉倒三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