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黄鹂占高枝,蝴蝶恋芳草,达人能岸胡,儿女被春恼。

和风吹衣裳,白日照怀抱。

天地为我园,众目一何小。

东皇行仲月,南极现朱鸟。

虞帝被袗衣,周五在灵沼。

天飞既览德,於{左牛台刃}亦知道。

感此弥恨长,冉冉以空老。

梨叶初红婵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珠帘夜夜朦胧月。

潋滟长波迎鹢首。

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

岸草汀花浑似旧。

行人只是添清瘦。

沈水香消罗袂透。

双舻声中,午梦初惊后。

枕上懵腾犹病酒。

卷帘数尽长堤柳。

,香味不可言,诚佳品也。

感荷作长短句,寄之一笑带上乌犀谁摘落。

方响匀排,不见朱丝约。

一个拈来香满阁。

矮炉翻动松风壑。

几日余酲情味恶。

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

两腋清风无处着。

最是一年秋好处。

橘绿橙黄,半带金茎露。

翠幕珠帘开紫府。

五云深处台星聚。

昨夜玉皇传诏语。

闻道君家,勋业高前古。

赐与金丹并玉醑。

山抹修眉横绿净。

浦溆生寒,立尽梧桐影。

香灺未消帘幕静。

醉红如洗风吹醒。

一夜秋声连玉井。

梦落孤篷,已尽山阴兴。

戍角凄凉清漏永。

江南烟雨何堪省。

檐榴潺潺朝复暮。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素锦青袍知有处。

花光草色迷汀渚。

春不负人人自负。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

厌浥小桃如泣诉。

东风莫漫飘红雨。

多病多愁心性软。

自上疏帘,怕隔双飞燕。

梦觉绿窗花影畔。

起来翻喜茶瓯浅。

香压玉炉消欲断。

情绪厌厌,犹傍琴书懒。

瞥见壁间蜗引篆。

别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春入花梢红欲半。

水外绿杨,掩映笙歌院。

霁日迟迟风扇暖。

天光上下青浮岸。

归去画楼烟暝晚。

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

美目碧长眉翠浅。

消魂正值回头看。

适来已陈十二短章,辄歌三五盛景。

累累清韵,尚渐梁上之飞尘;

抑抑佳宾,须作乡中之醉客。

同乐当勤于今夕,相从或系于他年。

更赋幽情,再声佳咏。

万籁无声天地静。

清抱朱弦,不愧丹霄镜。

照到林梢风有信。

抬头疑是梅花领。

万感只应闲对景。

独倚危栏,扰扰人初定。

吟不尽中愁不尽。

溪山千古沈沈影。

老去怕寻年少伴。

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

公子看花朱碧乱。

新词搅断相思怨。

凉夜愁肠千百转。

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

毕竟啼鸟才思短。

唤回晓梦天涯远。

檐溜潺潺朝复暮。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素锦青袍知有处。

花光草色迷汀渚。

春不负人人自负。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

厌浥小桃如泣诉。

东风莫漫飘红雨。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恰似哀筝弦下齿。

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

老眼狂花空处起。

银钩未见心先醉。

濯足万里流者,子可以当之。

崔生来辱手帖,欢感无已,因忆往年寿吾子乐章,用其韵以道其歆慕之怀,且奉一笑云我似漏卮长不满。

暮侧朝翻,自笑天机浅。

君似宝珠无可拣。

暑天不热冬还暖。

神欲逍遥心欲散。

咫尺幽栖,回首云霄远。

千古风流嵇与阮。

薄幸人人留不住。

杨柳花时,还是成虚度。

一枕梦回春又去。

海棠吹落胭脂雨。

金鸭未销香篆吐。

断尽柔肠,看取沈烟缕。

独上危楼凝望处。

西山暝色连南浦。

花里传觞飞羽过。

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

素手转罗酥作颗。

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

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醉色轻松留不可。

清风停待些时过。

小阁阴阴人寂后。

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

夜半霜寒初索酒。

金刀正在柔荑手。

彩薄粉轻光欲透。

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

记得长条垂鹢首。

别离情味还依旧。

名播乡闾人素许。

科诏相催,又趁槐花举。

谈笑挥成金玉句。

贤书果见登天府。

阔步青霄今得路。

脚底生云,拥入蟾宫去。

好是来年三月暮。

琼林宴处人争睹。

金翦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髟蒙}{髟恖}。

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

秦云已有鸳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