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永遇乐·璧月初晴

辄不自堪。

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译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注释

①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②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③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圆形的玉比喻圆月。

④黛云: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

⑤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不许宫外人游玩,故称禁苑。娇寒,嫩寒、微寒。

⑥前度遽如许:意为再来临安时,局势变化如此之快。

⑦香尘暗陌:街道上尘土飞扬,往来车马很多。

⑧宣和旧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盛况。

⑨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意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词反而更觉痛苦。缃帙,书卷。流离,散失。风鬟,头发散乱的样子。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

⑩江南无路:江南已沦陷。残钮:残灯。

赏析

此词一起三句,以对句写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伤心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但却何匆匆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闹美丽,一结又“长是懒携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临安已沦陷,元朝统治者在彼发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因为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情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丧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很多“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背景

这首词,从词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年,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诗人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36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

办诗愁、多是黄昏。

梨花淡淡,柳絮纷纷。

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

半醉多羞,一笑欺春。

有丹青、描写难真。

秋波侧媚,云岫轻颦。

是蕊珠仙,巫峡女,洛川神。

九月尽,十月初。

山下开田,山上开炉。

开田要博饭吃,开炉暖热身躯。

八月初,何处热。

出门荒草离披,四壁寒蛩凄切。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

声色纯真,只得一橛。

珠星璧月,昼景夜色相催。

正阳炎序火府,龙珠蕴照,冰海融澌。

洞天春常好,日日琪花,琼蕊芳菲。

绛景无别,惟似琉璃。

平地环绕清泚。

火中生莲,会成真物,更取海底龟儿。

胜热涤暑风,全形莹若冰肌。

常存道意。

铄石流金无畏。

共协混元一气。

入冲极。

觉自己。

乾体还归。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醉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秋风吹雁渡汾水,斜阳随客下西楼。

苑边麒麟守白骨,半夜安能保明发。

小蛮为酌流霞春,醉倚梅花满怀月。

暗香吹远月欲流,松声百尺唤清愁。

早挂铜章老槐下,短蓑独速不渔舟。

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

闹蛾雪柳。

人似梅花瘦。

行乐清时,莫惜笙歌奏。

更阑后。

满斟金斗。

且醉厌厌酒。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

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

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

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

更值迟迟丽日。

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

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

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

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壶中春早。

翦刻工夫天自巧。

雨转风斜。

吹作千林到处花。

瑶池清浅。

璧月琼枝朝暮见。

莫上扁舟。

且醉仙家白玉楼。

今朝二月初一,拂子眼睛凸出。

明似镜,黑如漆,蓦然{左足右孛}跳,吞却乾坤一色。

衲僧门下,犹是撞墙撞壁。

袅娜破瓜余。

豆寇梢头二月初。

众里腰肢遥可识,应殊。

暗里犹能摸得渠。

醉侧不须扶。

唤作周家行画图。

背立欠伸花絮底,知无。

未信丹青画得如。

今朝四月初一,万像难逃影质。

马祖升堂,百丈卷席。

秘魔擎叉,鲁祖面壁。

唤驴作马,虾跳不出。

麒麟一角尖,鸟龟三眼赤。

十二瑞峰前,一火白拈贼。

佛面夜叉心,是何等相识。

烧香供养,使自知非,剪月初无陷虎机。

若论此事,青天白日。

情与无情,俱无得失,自是诸人不委悉。

山僧住持事繁,也要为人拈出,今朝十一月初一。

应逮冒烦暑,驱驰山水间。

泥泉沃渴肺,沙风吹汗颜。

疲骖喘沫白,殆仆负肩殷。

仰嗟旱云高,俯爱芳陂潺。

空邮降尘榻,净馆排霞关。

城隍壮形势,冈谷来回回环。

红芰姹相照,翠树郁可攀。

野苗杂青黄,雨露施尚悭。

巫觋谒群望,箫鼓鸣空山。

忧农非吾职,望岁窃所叹。

憩当午日烈,行瞻月初弯。

星斗弄光彩,罗络灶火斑。

跋履虽云倦,桑梓得暂还。

林僧授馆舍,田客攀鞍镮。

吾心本皎皎,彼诟徒{左口右颜}{左口右颜}。

方投定鉴照,即使征马班。

相期林兰楫,荡漾穷川湾。

魏紫姚黄欲占春。

不教桃杏见清明。

残红吹尽恰才晴。

芳草池塘新涨绿。

官桥杨柳半拖青。

秋千院落管弦声。

送君报最登朝路。

初整曹装处。

又因杯酒见余情。

凉雨灵山阁上、月初晴。

醺然领客襟怀底。

消处阑干倚。

风流别乘我依归。

清誉冰溪棠荫、绿漪漪。

珠灯璧月年时节,纤手同携。

今夕谁知。

自捻梅花劝一卮。

逢人问道归来也,日日佳期。

管有来时。

趁得收灯也未迟。

万法由心,应观法界,一切心造。

老子瞿昙,同归去揆,不离心是道。

自从识得,坎离交济,炼药粗知昏晓。

云腾雨飞,蟾宫兔走,丹阙更无烦恼。

气中真液,液中真气,和合不多不少。

种出黄芽,炼成赤水,龙虎交围绕。

七返九还,工夫到後,还我旧时年少。

待三千、功圆行满,恁时是了。

昨日小春才得信。

明宵新月初生晕。

又对寿觞斟九酝。

香成阵。

欢声点破梅梢粉。

琪树长青资玉润。

鸳鸯不老眠沙稳。

此去期程知远近。

君休问。

山河有尽情无尽。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

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余年。

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