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蔡兴宗谓献《封西岳赋》在天宝十三载冬。玩诗未二句,当是其年未进赋时所投赠。《演义》:献纳使,掌封匦,起居舍人,掌起居注,因必起居而兼献纳也。【朱注】因以起居舍人知匦事,献纳使其兼官耳。旧注谓中书舍人知臣,此制始于宝应元年,误矣。《唐书》:垂拱二年,置匦,以受四方之书,以谏议大夫补阙抬遗一人,充使知匦事。天宝九载,以匦声近鬼,改为献纳使。《唐志》:每仗下议政事,起居郎一人执事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丞相后。  献纳司存雨露边①,地分清切任才贤②。舍人退食收封事③,宫女开函捧御筵④。晓漏追趋青琐阀⑤,晴窗点检白云篇⑥。扬雄更有《河东赋》⑦,唯待吹嘘送上天⑧。  (献纳舍人,上四并提,下四分顶。献纳本在外,而曰“司存雨露边”,以献纳属于舍人也,“清切”承“雨露”。舍人本在内,而曰“退食收封事”,以舍人兼管献纳也,“开函”承“封事”。追趋禁闼,点检云篇,申明舍人之事。《河东》有赋,吹嘘上呈,申明献纳之职。双提分顶,局法整齐。玩结语,知公久怀献赋之意矣。朱注以白云篇属献纳,颇混。)  ①沈约《恩幸论》:“阶闼之任,各有司存。”《诗注》:“雨露者,天所润万物,喻王者恩泽也。”②韩王嘉诗:“地分丹鹫岭。”刘桢诗:“拘限清切禁。”地分,分处其地也。清切,清要切近也。袁淑诗:“八方凑才贤。”③《诗》:“退食自公。”《后汉书》:冬夏至,八能士书版言事,封以皂囊。《唐书》:内官有掌书三人,掌传宣启奏。④唐制:便殿奏事,宫女开匦函,以所投封事奏御。社审言诗,“帝子王臣捧御筵。”⑤又诗:“风清晓漏闻。”范云诗:“摄官青琐阔。”《汉书注》:青琐,刻为连琐文,以青涂之。《宫阙簿》:青琐门,在南宫。⑥汉武帝《秋风词》:“秋风起兮白云飞。”薛梦符引此,以证白云篇。周穆王《白云谣》:“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张綖引此,以比清切地。据《新史》,舍人,本纪言之职,惟编诏书。“检点白云篇”,指所编诏书是也。《演义》以检点属献纳司,所谓白云篇者,草茅之言,必检点而后收之,此以在下诗文为白云篇。朱注引陶渊明《和郭主簿》诗:“遥遥望白云,怀古意何深。”故郎士元《冯翊西楼》诗有“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言在野文章,舍人皆得上达,故下接以赋待吹嘘。张希良曰:旧指白云篇为隐逸之书,非也。宋之间《登总持庄严二字》诗:”帝歌云梢白,御酒菊花黄。”张说《扈从》诗:“献纳纤天札,飘飘飞白云。”白云本汉武《秋风辞》,谓御制也。舍人职王言,故有点检白云之赠。《初学记》梁沈约、张正见,隋孔范,皆有咏白云诗。沈是《和王中书益》,与杜之《赠舍人》者合,或引《王母歌》、陶弘景《送司马承祯》,皆误。⑦《扬雄传》:“上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墟,思唐虞之风。”雄上《河东赋》以献。公诗“赋料扬雄敌”,盖素以子云自方也。⑧姜宸英曰:《后汉·郑泰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又《淮南子》:“呕之而生,吹之而死。”二字义正相反。今竿牍家动云吹嘘,其误已久。《抱朴子》:“二至之气,吹嘘不能增。”《北史》:卢思道剪拂吹嘘,长其光价。咦信诗:“畴昔滥吹嘘。”则诸公并沿袭之矣。汉乐歌,“飞龙秋游上天。”朱瀚曰:未句似巫觋烧纸钱状,殊堪捧腹。黄鹤曰:天室九载正月庚戌,群臣请封西岳,从之。三月,西岳庙灾。时久旱,制:停封西岳。故十三载公又奏赋以请。未几,兵戈四起,卒不果行。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百寻竿上掷身难。

溪头波及水妇,力小憩中途。

奉佛澄斋钵,供姑洁饭盂。

煮蔬甘胜肉,洗布白于酥。

酿黍修时祀,家篘不用沽。

一天倒影澄秋色,万顷波浮浸月华。

交这眼亦班班,四子声猷岂易攀。

百里来羞长翁赆,片言仍解相公颜。

事乖雅意畴忘叹,我已南驱子北还。

繼此开樽讲德处,定知矫首向云山。

有鸟有鸟,薄言缴之。

君子至止,何以乐之。

有酒湑湑,亦盈于觞。

明月照帷,清风满堂。

我酒既旨,我仪有秩。

言念君子,温如其日。

有鸟有鸟,载好其音。

君子之洽,如瑟如琴。

有棐有翼,有劝有饬。

古训是式,大猷是力。

有栗者璧,瑕则磨之。

有紑者丝,色以讹之。

如彼织纴,君子维经。

如彼锋刃,君子为硎。

无为夸毗,无为戚施。

伊我之偾,亦子之痍。

此令朋友,交相为助。

匪中式孚,俾好作恶。

有酒在觞,有琴在堂。

酌言鼓之,心焉孔臧。

有鸟有鸟,载翔载飞。

岂弟君子,式昭令仪。

业不厌修,学不厌多。

既酌以酒,复相以歌。

害风仙。

害风仙。

万事俱忘理太玄。

调和汞与铅。

结金莲。

结金莲。

九转功成性月圆。

超凡入洞天。

学道须离火院。

搜玄参访良缘。

守清守静绝般般。

乞觅於身大便。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

万缘不著得神全。

酬了修行大愿。

祖孙今年几年齿,两髻紞紞垂到耳。

读书要以六经先,次第汉唐十七史。

老夫见之窃不然,别有一说为举似。

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风尘起。

腐儒酸寒作何用,国家所欠奇伟士。

丈夫立身两字尽,臣子忠孝而已矣。

吾观汝相头面阔,颜色粗厚黑而紫。

汝翁七十鬓发转,汝父科第迟如此。

与生生死蠹文字。

土田官人村夫子。

不如左弯右挟弓,肉食封侯差快耳。

闲荡兰舟,翠娥仙袂风中举。

鸳鸯深浦。

绿暗曾来路。

留恋荷香,薄晚慵归去。

还相顾。

练波澄素。

月上潮生处。

新梢凝翠,落照余红。

乱鸦噪罢,叶叶清风。

微微下国。

川纡路阻。

蔼蔼王人。

匪遑宁处。

巡仪既畅。

私宴亦叙。

置酒式歌。

披衿寤语。

妻妾儿孙一假。

金玉珍珠二假。

三假是荣华,幻化色身四假。

知假。

知假。

说破浮名五假。

人言韩孟才相高,欲将诗骨追诗涛。

可怜寒谷瘦不毛。

青高倚松亦浪语,遂令后世称同曹。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

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休羡罗帏与绛绡。

红炉跳出碧尘销。

玄中玄妙有缘消。

颠倒阴阳真了了,不分白昼与清宵。

一轮性月上丹霄。

天然宅院。

赛了千千并万万。

说与贤知。

表德元来是胜之。

今来十四。

海里猴儿奴子是。

要赌休痴。

六只骰儿六点儿。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淹罗巾。

冰肌玉骨精神。

不风尘。

昨夜窗前都折尽,忽疑君。

清泪拂拂沾巾。

谁相念、折赠芳春。

羌管休吹别塞曲,有人听。

玄上玄玄且莫寻。

日常除划我人心。

清闲欢乐作知音。

莫向灵台留一物,自然结正水中金。

恁时云步上瑶岑。

玉纤半露。

香檀低应鼍鼓。

逸调响穿空,云不度。

情几许。

看两眉碧聚。

为谁诉。

听敲冰戛玉。

恨云怨雨。

声声总在愁处。

放杯未举。

倾坐惊相顾。

应也肠千缕。

人欲去。

更画檐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