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⑵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朱世英)

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243篇诗文

诗文推荐

还比蒲桃天上植。

稚柳阴中,蜀锦开如织。

万岁藤边娇五色。

宜春馆里香寻觅。

七十二行鲜的的。

岁岁如今,早趁薰风摘。

金掌露浓堪爱惜。

龙涎华润凝光碧。

滴通身是烂脓,更无一点落西东。

若言不是知音者,未免风吹别调中。

炎光缺独雅。

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

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

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

徘徊歧路人。

乳源言中藏剑戟,这僧奸裹放痴憨。

西来的的意,斫额望扶桑。

道同曾未毫端,相别相逢会者难。

偶此又蒙清照及,松风桂月袭人寒。

苦中乐,乐中苦,赵州这僧俱欠悟。

直饶彻根源,也是泥中洗土。

止斋兮年年,室环堵兮两山有川。

鸥鹭巢檐兮圆荷田田,岂无芳草兮杜鹃,世微孔子兮独抱乎韦编。

水不洗水,金不博金。

青天白日,自古自今。

晓廏,塞翁一笑欲何如。

西郊或有閒迎送,却向东家借蹇驴。

时临秋九,不寒不热。

瓦砾鸣秋蛩,茅檐挂残月。

各自著便宜,正是好时节。

第七个没尾巴,不落群队独露爪牙。

拟心凑泊终难见,须信莲开火里花。

羽觞更陈,厥味清凉。

饮之不烦,又有庶浆。

夜未艾止,明星浮浮。

顾言妥灵,灵兮淹留。

新来塞北。

传到真消息。

赤地居民无一粒。

更五单于争立。

维师父鹰扬。

熊罴百万堂堂。

看取黄金假钺,归来异姓真王。

书载五云,绣添一线。

剥尽群阴,天心复见。

惟有龟毛拂,今古无迁变。

松根石上笑谈空。

切忌随他语脉转。

荐福住院,事事万现。

露柱灯笼,三门佛殿。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

有时又却,神头鬼面。

击钟以俟惟大国,况乃御天流至德。

侑食斯举扬盛则,其礼不諐仪不忒。

风猷所被深且塞。

是亦划,非亦划。

令下无私,棒头有眼。

一见便见,一得永得。

四边界至,故是分明。

一寸笔头,万钧之力。

三十年异苗翻茂,千万古口流伟勣。

布袋头一结,百城消息绝。

蜡人冰不冰,万里一条铁。

珊瑚枝枝撑著月。

单于不向南牧马,席萁遍满天山下。

(《咏席萁帘》)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见《事文类聚》)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

(以下见《海录碎事》)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

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