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覃【元代】

  • 惟则【元代】

  • 王惲【元代】

  • 秦简夫【元代】

    秦简夫,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其父生前好友东堂老李实,受亡友之托,对扬州奴苦心教诲和帮助,使他痛改前非,终于浪子回头,重振家业。作品歌颂了东堂老忠于朋友的信义行为,并意图通过扬州奴的形象,劝喻败家子弟引以为戒。作品宣扬的道德观念虽然脱不出封建范畴,但在具体描写中反映了元代市民阶层的生活,描写了商人对自己事业的自豪感和"为蝇头努力去争"、"万苦千辛积攒成"的发家本色,因而有一定特色。此剧关目紧凑,形象鲜明,曲辞本色而自然,描写委曲尽致,曲、白结合紧密,堪称元杂剧后期佳作。《孝义士赵礼让肥》与《晋陶母剪发待宾》二剧,通过赵礼与陶母恪守封建礼教来宣扬封建道德教化作用,思想上...► 3篇诗文
  • 纪君祥【元代】

    纪君祥 [元] (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作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1篇诗文
  • 贡泰父【元代】

    贡泰父(1298~1362),元文学家。名贡师泰,字泰甫(父),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元末以诗文擅名。► 1篇诗文
  • 吴昌龄【元代】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天一阁本《录鬼簿》有元末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挽词,最早对吴昌龄妁生平及其杂剧作了简要评述:“西京出屯俊英杰,名姓题将《鬼簿》写。《走昭君》、《东坡梦》、《辰勾月》、《探狐洞》、《赏黄花》、色目佳,《西天取经》,行用全别,《眼睛记》、《狄青扑马》、《抱石投江》、《货郎末泥》,十段锦,段段和协”。其中的“十段锦”即指吴昌龄所著十种杂剧。曹楝亭本《录鬼簿》又著录了一本《鬼子母揭钵记》,共十...► 1篇诗文
  • 张寿卿【元代】

    张寿卿,[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名不详,东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官浙江省掾吏。寿卿工作剧,有诗酒红梨花,(录鬼簿)一种,今尚存。散曲未见。► 2篇诗文
  • 张鸣善【元代】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10篇诗文
  • 孙叔顺【元代】

    [元](约公元1322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元英宗至治中前后在世。工曲,今存阳春白雪中。其散曲《南吕·一枝花》套,自叙“不恋蜗角名”,“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可见他曾入仕。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4篇诗文
  • 沈禧【元代】

    沈禧[元](约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后在世),字廷锡,吴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中前后在世。工词善曲,有竹窗词一卷,(今存强村丛书中)散曲八套;亦单行,名曰竹窗乐府。► 43篇诗文
  • 爱山【元代】

    曲家有李爱山、王爱山,此人或为其一。► 3篇诗文
  • 景元启【元代】

    景元启,元代散曲作家,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吴梅、王易、虞冀野均疑为即景元启)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中前后在世。工作曲,有得胜令等小令,存太平乐府及阳春白雪中。所作散曲今存小令十五首,套数一套。► 6篇诗文
  • 杜遵礼【元代】

    杜遵礼[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曲,有醉中天二支,其一或以为白朴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1篇诗文
  • 王大学士【元代】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