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帷幔──乡间的故事

谁曾经,望着那葱茏的山腰,葱茏里掩映着,一带红墙,不曾享受过,幽闲的圣味──氤氲地,漾起来一丝遐想?

在那里起居的,或男或女,都说是脱去了,许多索累;

在他们深潭古井般的心中,却像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

是西方的,太行的余脉,有两座无名的高山,遥遥峙立;

一个是佛院,一个是尼庵,两座山腰里,抱着这两个庙宇。

在二百年前,尼庵里一个少尼,绣下了一张珍奇的帷幔;

每当乡中进香的春节,却在对面的僧院里展览,这又错综,又神秘的原由,出自乡人们单纯的话里──出向少尼在十七岁的时节,就跪在菩萨龛前,将乌丝剃去。

她的父母,是朱门旧户,她并不是,为了饥寒;

她虽然多病,但是也不曾在佛前,许下了什么夙愿。

她只是在一个,梅蕊初放的月夜里,暗暗地离掉了,她的家园,除了她隐隐深潜的,痛苦,聪明,便是莺鸟儿,替人间诉说忧怨。

她不知入了,多少迷路,走得月儿圆圆地,落在西方;

云雀的声中,把她引到这座庵前,庵前一潭泓水,微微荡漾。

终不像在人间,能享清福──在水认识了,她的娟丽,她毅然地走入尼庵中情愿把青春的花叶,化作枯枝。

老尼含笑意向她说,「你既然发愿,我也不能阻你,从此把一切的妄念,都要除掉,这不能比作寻常的儿戏!

「虽说你觉得,苦海无边,倒底是谁,将你这年轻的人儿提醒就使你在我的面前不肯说,在佛前忏悔时,也要说明!

」「我的师,并没有人将我提醒;

我只是无意中,听见了一句──说将来同我共运命的那个人,是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

」「无奈婚约,早被父母写定,婚筵也正由亲友筹划;

他们嘻嘻笑笑,忘了我的时候,我只好背了他们,来到这座山中。

」「我的师,这都是真实的话,我相信你,同信菩萨一样;

我情愿消灭了,一切热念,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

」「泪珠儿随着清脆的语声,一滴滴,一字字,湿遍了衣襟。

老尼说,「你削去烦恼丝,泪珠儿也要随着恼消尽!

」恼人的春风,才吹绿了山腰,凄凉的秋雨,又淋病了檐前的弱柳;

人世间不知又起了,多少纷纭,尼庵总是静静地没有新鲜,没有陈旧。

只有那暮鼓晨钟,经声佛号,不知是将人唤醒,还是引人入梦?

她的心儿随着形骸消瘦,可是没有泪的眼前,更觉朦胧。

过了一天,恰便似过了一年,眼看就是一年了,回头又好象一天;

水面上早已结了寒冰,荒凉与寂寞,也来自远远的山巅。

正午的阳光,初春般的温暖,熙熙的白鸽儿,在空际飞翔;

翩翩地,来了青年的兄妹,说是奉了母命,来拜佛进香。

她看着那俊秀青年的眉端,蕴着难言的深情一缕──活泼的妹子悄悄地,在她身边说,句句声声,都成了她的竹针万棘!

「美丽的少姑啊,我告诉你!

聪明的你,你说他冤不冤?

为了遗弃了她的,一个未婚妻,我的哥哥便许下了,不婚的愿!

」她昏昏地,独坐在门前,落日也沉沉地,北风凄冷,她睁睁地,目送着一双兄妹下了山;

一直地看得,没有一些儿踪影!

寒鸦呀呀地,栖在枯枝,渺渺茫茫地,只剩下黄昏;

热泪溶解了,潭里的寒冰,暮钟频频敲击,她仿佛无闻。

老尼的心肠,虽是冷若冰霜,也不由得怜她的年纪轻轻──这样儿年纪轻轻地,便有这样的,乖奇的运命。

怜她本也是贵族的闺女,教她静静地修养,在庵后的小楼。

她恹恹地,不知病了几多时,嫩绿的林中,又听见了鹧鸪。

山巅的积雪,被暖风融化,金甲的虫儿,在春光里飞翔;

她的头儿总是低低地,漫说升天成佛,早都无望。

只望一天天地憔悴了,将来独葬在,三尺的孤坟──啊,只要是世上所有的,她都没有了,一些儿福份!

炉烟缕缕地,催人睡眠,春息熏熏地,吹入了窗阁;

一个牧童,吹着嘹喨的笛声,赶着羊儿,由她的楼下走过。

笛声越远,越觉得幽扬,两朵红云轻抹在,她苍白的面庞──她取出一张绯红的綢幔,仔细地看了许久,又放在身旁。

第二日的阳光笛声里,更参杂着陶陶欲碎的歌唱──她的心儿里,涌出来一朵白莲,她就把它,绣在帷幔的中央。

此后日日的笛声中,总甜甜地,有一种新鲜的曲调──她也就把彩色的线,按着心意,水里绣了比目鱼,天上是相思鸟!

她时时刻刻地,没有停息,把帷幔绣成了,极乐的世界──树叶相遮,溪声相应,只空剩下了,左方的一角。

本还想把她的悲哀,也绣在那空角的上面──无奈白露又变成严霜,深夜里又来,嗷嗷的孤雁!

梧桐的叶儿,依依地落,枫树的叶儿,凄凄地红,风翕翕,雨疏疏,她开了窗儿,等候着,等着吹笛的牧童。

「这是我半年来,绣成的帷幔,多谢你的笛声,给我许多灵感!

我是个十八岁的少尼,我的身世,只有泪珠泛澜!

「可是我们永久隔阂着;

在两个世界里──」她把这包帷幔掷下去,匆匆地,又将窗儿关闭。

次日的天空,布满了彤云,宇宙都病了三分,更七分愁苦: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现在已经二百多年了,帷幔还珍重地,被藏在僧院里─只是那左方的一角呀,至今没有一个人儿,能够补起!

一九二四年初秋

诗人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等职。...►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信厚为质,温恭其仪。

视此标的,盛哉本支。

权实双行,主宾互立。

拿空塞空,以的破的。

肃肃台的,雍雍阴教。

阴诐自防,警下是俲。

中章端委,列御硼告。

其国辅顺,永翼帝孝。

云门普。

赵州无。

二字一义,茄子落苏。

提起便会,直入圣贤阃域。

声前拟议,未免者也之乎。

且听端的下个註脚,俱。

一段大事,古今难道。

三乘曲说,去来易空。

衲僧眼目,端的无工。

禅和信趣,脱然绝踪。

白的的,清寥寥。

水不能濡,火不能烧。

轻重之衡,妍媸之鉴。

堂堂类而莫齐,的的混而不滥。

身世闲闲,情田淡淡。

秋水澄澄,江鸥泛泛。

一点彻底兮丛林渊源,万化夤缘兮葛藤枝蔓。

智不到处,不妨道著。

吸尽长江,冲开碧落。

的的金圈栗棘,一一天花乳酩。

杨岐消息俨然存,大用机前活卓卓。

山僧合掌有分,诸人如何啗啄。

玉鉴光中宇宙宽,双双放出辽天鹘。

善芽生,为庵主。

终日相陪,不凡之侣。

得自然、获种良缘,觉心头开悟。

心头开,决遭遇。

端的修持,更凭师度。

应仙举、功行无亏,跨云

皎然书平定字,攻愧写二圆相,引得多少平人望云上树。

且喜两没交涉,要知的实,却须亲见石田。

小砑碧霞笺,不见近来消息。

玉骨瘦无一把,又不成空忆。

炉熏歇尽烛花残,佳梦了难得。

二十五声秋点,最知人端的。

心手相忘,二俱得妙,箭箭中的。

未脱窠臼脱窠臼,好手手中呈好手。

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句里明人,言中辨的。

处处总持,头头弥勒。

拟议思量,当门荆棘。

利惹心猿,名牵意马,无昼无夜奔驰。

波波劫劫,来往没休期。

一向贪饕越煞,心劳役、形苦神疲。

休迷执,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

堪嗟虚幻事,妻男走骨,自己行尸。

又何须相爱,相恋相随。

好把轮回趋躲,早参禅、访道寻师。

长生话,有些微妙,端的上天梯。

巾子峰头云开云合,龙翔江上潮落潮平。

师承底事,的的分明。

风前不必兄呼弟,见后毋劳弟应兄。

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只今次辅须贤帅,自古维城必懿亲。

报政不须三五月,姓我端的记严宸。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

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

秋姿澹凝水色。

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E176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

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

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轩台聊可习。

仙的不难登。

转箭初调筈。

横弓先望堋。

惊心一鴈落。

连臂两猿腾。

直知王济巧。

谁觉魏舒能。

空心不死树。

无叶未枯藤。

择贤方至此。

传巵欣得朋。

丁出丁,楔出楔。

老赵州,端的别。

别别,金刚脑后三斤铁。

明眸秀色。

双蛾巧画春山碧。

盈盈标韵倾瑶席。

一见尊前,宛是旧相识。

深期密语虽端的。

良宵无奈成轻掷。

忍教只恁空相忆。

得入手来,无限好则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