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

绣幄鸳鸯柱。

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花、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 ,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 。“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 。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 。“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 ,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下面两根相倚 ,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过片宕开一笔 ,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 ,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 ,他们过着孤独寂莫的生活 。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 。“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 ,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 。“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 ”,并照应上片的“兼倚 ”、“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 ”,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 ;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 ,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 。“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 ,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 ,人不离花 。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 ,不在春日 ;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 ,意境深远 。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过去一些词论家称赞梦窗善用丽字,初看起来,雕绘满眼,实际上“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 。”(《蕙风词话 》)。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了。

诗人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7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默而静专,体之妙全。

情尽性传,心空觉圆。

閒閒游幻世,了了应尘缘。

灯笼露柱浑机用,翠竹黄华总说禅。

但愿三丹结,何愁两鬓皤。

蓬头垢面哩。

十二时中,谨谨养冲和。

不羡相如志,无心继伏波。

马风题柱意如何。

不做神仙,不过灞陵河。

天阴性地昏,日出心光耀。

柱杖笑呵呵,禅{左爿右木}也{左足右孛}跳。

管甚岁余闰,一任月大小。

淈{左氵右盾}几春秋,用处非常峭。

可怜五十三知识,未曾梦见顶门竅。

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亦不拈椎并竖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

感慈神骏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

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

秋生木老,水退沙隆。

眉骨阴晴轻重,鼻筒子丑疏通。

身心霁月,踪迹流蓬。

默坐胡床兮不欲说黑道白,闲倚柱杖兮谁能画西指东。

笑含口角,喜在眉棱。

一默照源底,三乘空葛藤。

清白濯秋之月,光明破夜之灯。

柱杖有时横膝上,个般面觜得人憎。

动而静,虚而应。

专气致柔,湛神如凝。

一住天童,十分没兴。

今朝十五日,丛林皆结制。

径山有条攀条,无条攀例。

逼拶露柱灯笼,尽要心空及第。

现前普请证明,不妨神通游戏。

下座各叙时暄,便是灵山受记。

露柱怀胎,忽然爆裂。

突出无孔铁槌,历劫都卢败缺。

於赫元命,权舆帝文。

天齐八柱,地半三分。

宗庙观德,笙镛乐勋。

封唐之兆,成天下君。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满耳春风浩浩地。

草木丛林,灯笼露柱,心空及第。

汝等诸人,因甚却来这裹瞌睡。

鳞皴柱杖子,非长亦非短。

东行西行处十分著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

著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

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

双佩雷文拂手香。

青纱衫子淡梳妆。

冰姿绰约自生凉。

虚掉玉钗惊翡翠,缓移兰棹趁鸳鸯。

鬓鬟风乱绿云长。

卿卿买得越人丝,贪弄金梭懒画眉。

女伴能来看新bE,鸳鸯正欲上花枝。

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

露柱带神通,灯笼呈丑拙。

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高楼可岧嶢,一柱西北隅。

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

曲琼卷飞霞,俨俨仙人居。

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

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

仙人雇之笑,授以青琅书。

遡言欲从之,媒拙而于理疎。

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

法法不隐藏,古今常独露。

槐影转清阴,风催岩下雨。

厨库对僧堂,灯笼挂露柱。

只有一处最譊讹,半夜泥蛇吞石虎。

问江东父老,十数年来,谁为安石。

万里鲸波,一柱独山立。

汉橐班高,郢斤名重,喜动旌旗色。

虎踞龙盘,有人于此,千载犹昔。

好是元戎,护寒旧手,到处人传,争道公别。

办取风樯,指顾定南北。

只恐为霖,玉麟堂小,留不住台席。

一片仁心,寿身寿国,与同箕翼。

太微渊默严不动,斗为其车运中央。

四序回旋变造化,一杓直指无偏傍。

柄臣比之号八柱,一柱难阙各有当。

绍熙元年图旧德,更公玉麟使过国。

屹然山立天子重,列作八柱扶天极。

天极尊严物有道,不减不溢常不忒。

均劳于外天阙柱,至今朝廷虚衮舄。

皇皇辟君明如日,安用动威偃禾木。

奉以甘露太和液,饮太液亲寿益公,虽老归致太平万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