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诗》:“上天同云。”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蔡琰诗:“迎问其消息。”⑦《诗》:“抱衾与裯。”裯,单被也。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仇兆鳌 《杜诗详注》-----------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尽说烟消,皆言火灭,触来总起无名。
不知不觉,怎得离众生。
道本易行易晓,奈心违、难晓难行。
心魔障,未成大善,方寸不能灵。
同流听嘱付,是非休辩,人我休争。
叹行尸走骨,何辱何荣。
急救自家性命,气神和、清结真形。
灵灵语,瑶台阆苑,蓬岛是前程。
凌云气节,贯日精忠,艰难未许心灰。
芳酒一尊,对君聊为君开。
要识治安非晚,乐得贤、新赋台来。
愁似雪,喜青天万里,晓霁春回。
须信赤绳系足,朱衣点额终在,休叹淹徊。
梅实槐花,看看便是相催。
座上觥筹交错,玉山峙、莫遣停杯。
濡须好,傥他时富贵,犹冀重来。
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
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
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
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
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
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
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
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
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江上云气黑,gg山昨夜雷。
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麹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