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或献髭药却之

行路乾坤半,流年六十强。

不营埋骨穴,更用染髭方。

政使飞升可,犹难服食良。

养生或攻名,曾否鉴嵇康。

诗人简介

方回(1227年至1307年),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面见}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26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笑不露唇,见不透脱。

布袋靠得虽牢,髑髅枯眼再活。

若要活奉化,肚肠尽情拈却。

黍以为翁,克以为妇。

以侑元功,以酌大斗。

伊谁歆之,皇皇帝后。

伊谁嘏之,天子万寿。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秉天然。

蟾乌遇朔合婵娟。

二气相资运转。

本是乾坤妙用,谁能达此深渊。

阳阴否隔却成愆。

怎得天长地远。

練日明望,高灵来下。

何以告诚,心惟物假。

有篚斯实,有寮斯籍。

于以奠之,神光烛夜。

风吹仙袂飘飘举,底事下蓬莱。

东朝遥祝万年杯。

玉液泻金垒。

天上蟠桃又熟,晕酡颜、红染芳腮。

年年摘取献天阶。

齐舞柘枝来。

杏林驿,雪之夕。

老师张,弟子石。

翼翼嘉禾,在梁之亩。

九穗离离,实栗实秀。

最觉黄花如有意,却怜豪蟹欲相疏。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爱。

花随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问春归处无踵迹,肠断江南与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处处相逢好颜色。

山中故人头亦白,何敢劳渠坐相忆。

愿得春风一夜万丈高,乘之归去旧岩谷。

德山捧,临济喝,今日为君重牛掇。

天何高,地何阔,休向粪扫堆上更添搕{左扌右上大下韭}。

换却骨,洗脚肠,径山退身三步,许尔诸人商量。

红粉易成端正女,无钱难作好儿郎。

绎绎道周,伊谁之园。

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一句全提,头正尾正。

塞却耳根,谛听谛听。

备味斯飨惟至圣。

咸降人神礼为盛。

或风或雅流歌咏。

负鼎言归启殷命。

悠悠四海同兹庆。

沈思暗记。

几许无凭事。

菊靥开残秋少味。

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

微凉暗入香襟。

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匏爵斯陈,百味旨酒。

勺以献经,再拜稽首。

钟鼓在列,灵方安留。

奉然如度,惟时之休。

邮筒不解献茱萸。

赵侯首带鹿耳巾,规模出自陶弘景。

诸佛诸祖,邪入肺腑。

无药可医,无术可取。

采菊上东山,山高路非远。

江湖乍辽夐,城郭亦在眼。

昼日市井喧,闰年禾稼晚。

开尊会佳客,长啸临绝巘.戏鹤唳且闲,断云轻不卷。

乡心各万里,醉话时一展。

乔木列遥天,残阳贯平坂。

徒忧征车重,自笑谋虑浅。

却顾郡斋中,寄傲与君同。

陟彼崔嵬,岂不怀归。

英英白云,跂予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