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这一篇是《相和歌•清调曲》歌辞,曹操在建安十一年(206)征高干时所作。 高干是袁绍之甥,降曹后又反,当时屯兵在壶关口。曹操从邺城(在今河北省 临漳县西)出兵,取道河内,北度大行山,其时在正月。 ②太行山:指河内 的太行山,在命河南省沁阳县北,是太行山的支脉。 ③羊肠坂:指从沁阳经 天井关到晋城的道。诘屈:纡曲。 ④溪:山里的水沟。山居的人都聚在溪谷 近旁,既然“溪谷少人民”,山里别处更不用说了。 ⑤延颈:伸长脖子,表 怀望。 ⑥怫郁:心不安。 ⑦思欲一东归:言怀念故乡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斧冰:凿冰。糜:稀粥。 ⑧东山:《诗经•豳风》篇名。《东山》写远征军 人还乡,旧说是周公所作。这里提到《东山》诗,一则用来比照当前行役苦况, 二则以周公自喻。 【品评】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大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 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此诗感情真挚,直抒 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 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 绪,诗人也作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 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此时此境的内心波动:“延颈长叹息, 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恩欲一东归。”这种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 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旅雁何时更著行。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宿舍孤烟起,行衣梦雨凉。

朝止阊阖宫。

暮蔂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

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

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

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余照。

淹留且晞发。

要行更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呼猿洞口,虚空迸裂。

鸦飞不度,如行如说。

云淡碧天如水。

金石具举,典礼茂明。

淑慎其止,遹观厥成。

瑶琚微动,同替翼行。

行光娥极,德迈嫔京。

过江人物萃樵引。

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

杨柳春风丞相府,梧桐夜雨济王家。

册行何乡,于门东偏。

礼德乐成,合扇鸣鞭。

皇举玉趾,如天之旋。

燕及家邦,亿万斯年。

水篆行科斗,林妆啭画眉。

拭眼堂前,临济正令。

且行一半,拈佛祖病。

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自古自今,只是这个。

未须弹。

锦字两行妆宝扇。

扇中鸾影迷娇面。

兰叶歌翻春事空,孤凤离鸾两含怨含怨。

两颦浅。

羽髻云鬟低玉燕。

绿沈香底金鹅扇。

隐隐花枝轻颤。

当筵不放红云转。

正是玉壶春满。

湘水之清,昆玉之洁。

和气如春,忠心如铁。

储风月之精。

禀松篁之节。

真廊庙楷模,行佛祖途辙。

裴李稣黄总不如,柱石明堂渠迥别。

入魔王队,住邪见林。

修菩萨行,现夜叉心。

舌头托地有谁识,鼻孔辽天无处寻。

七返朱砂反本,九还金液还真。

休将寅子数坤申。

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

阴阳数足自通神。

出入岂离玄牝。

一向沈吟久。

泪珠盈襟袖。

我当初不合、苦撋就。

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行待痴心守。

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

佛也须眉皱。

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

罢了从来斗。

从今后。

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句。

独有小梅香漠漠,陆行随马水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