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夏日怀天台

竹斋睡余柘浆清,麟凤诱我劳此生。

勿忆天台掩书坐,涧云起尽红峥嵘。

诗人简介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11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残雪林塘春意浅。

倚碧玉、阑干日晚。

天涯五色明如翦。

上有新蟾占断。

从别后、水遥山远。

倩说与、天台刘阮。

方壶只有梅花伴。

不似桃花庭院。

十里行歌路欲迷,石桥曲径过龙溪。

村翁底事争相笑,驴背风吹白接?。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自从夫君来,三惠亦骖乘。

天台本多贤,君门独何盛。

大儿十四龄,神气极凝莹。

温然荆山璆,可续虞磬韵。

小儿年十一,磊郎益自俊。

壮气已食牛,风蹄期奋迅。

两载辱交从,一朝随归{左革右登}。

相见复何时。

相别涕其陨。

美质不可恃,学问无穷尽,少小日易逾,德业须自竟。

执手独徊徨,愧无珠玉赠。

归哉各努力,教忠家有训。

嗟予好泉石,所至穷幽胜。

年来堕尘埃,复苦炎热盛。

赖有古招提,相去不步仞。

何时供燕游,庶以息喧竞。

山僧结虚亭,潇洒净如镜。

双瀑从天来,景物更幽迥。

栏楯溢波光},清凉殊可凭。

复幸僚友贤,雅与山川称。

得暇倾尊罍,相从尽豪俊。

令尹如子文,去就亡喜愠。

贰邑不负丞,所蓄金玉润。

耿侯固坦夷,赵子亦纯正。

盍簪已足乐,况复有名酝。

酒酣人意适,坐久天宇静。

踏月各言归,清风远相趁。

君诗继踵来,敏捷过于瞬。

中复含妙理,不理写幽兴。

读罢愈惊人,痴坐不知暝。

援笔强续貂,安能继高咏。

大岷西南镇,岩壑天下秀。

厥初造此者,以作神仙囿。

相如子云没,李杜继其后。

欲赋俱未敢,于祠怯轻构。

阎君通方士,才力谁可斗。

驱联入健笔,万状无一漏。

骎骎语趫劲,骏杂驰骤。

太华杨已拙,天台孙亦谬。

示余读数过,惊耸肩缩脰。

勉为成短章,聊酬君意厚。

声前一句,不封不树。

坐断舌头,如何通吐。

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

奇峰相对接珠庭。

乍微晴。

又微阴。

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许谁邻。

境双清。

人独清。

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

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

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此个散人姓谢。

富贵荣华不藉。

猛烈入玄门。

修葺洞天台榭。

台榭。

台榭。

自有花开不谢。

轻露沦残暑,哉魄拟初弦。

天台万八千丈,中有紫霞仙。

正理中枢旧武,却忆邻环昨梦,重上蜀青天。

只守伯禽法,_野万云烟。

锦川星,郎位宿,又移躔。

为无结辈十数,踏遍蜀山川。

人识绍兴奉使,家有显谟科约,慧命得公传。

从此造朝去,两地亦青毡。

当年召父治南阳。

千室颂慈祥。

今代天台太守,声名已达岩廊。

风流闲暇,胡床乘兴,燕寝凝香。

好去花砖视草,珠庭喜见微黄。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

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

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

明月不在盛,玉斧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

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

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

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尝观妙手御风图,想像斯人世所无。

今识黄冠葆光子,爽气飘颻画不如。

岷峨东来九千里,眼饱高山与流水。

乘春更拟访天台,晨肇当年偶然耳。

葆光子,胡为乎,鼎中龙虎炼成宝,笔下鬼神驱作奴。

须君且置是等事,三复玄元皇帝书。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

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

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定林只履,天台楖{左木右栗}。

鈯斧住山,横担镔铁。

独有云床老胡僧,从见夜中天上月。

目前无极分外心,少室花容是妙诀。

九夏安居毕,布袋结头开。

衲僧无定度,南岳与天台。

中路{上祝下土}著脚指头,方知南山一夏不辜负你。

木叶题诗,寺厨执爨。

遇夜乘闲,林间舒散。

一片冰壶无影像,分明照破渠肝胆。

堪笑当时天台山中,也无一个具眼。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

青螺江上梅花暮。

有姑射、神仙侣。

剩把明珠倾满斛。

老仙源委,玉妃风韵,真是欺蛮素。

彩鸾齐跨山中去。

浑似天台旧时路。

试问风流春几许。

芳心嫩叶,如今时候,好景才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