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菩萨蛮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在唐宋时期,以送春感怀为题材的词作相当普遍。其构思立意,大都是抒写男女情思,春去撩入,离愁别恨,或者惜春冶的情景。比如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阳人 。”这首春词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现她蹙眉惜春的心态。欧阳炯的《三字令》“春欲尽,日迟迟”一首,从春尽人不归的艺术角度,运笔随意而着重于刻画佳人的无限相思。至于抒发青春难驻,临老伤春的感觉,张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云:“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青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种时光易逝的送春感触,写得神韵高妙,但词人流露出的情绪却是深沉和忧愁的,有着无穷的感伤。张元幹这首词的艺术构思与上两首不同,情调旷达酒脱,可谓别具一格。首先从词的组织结构来看,词人没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紧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怀,一气呵成。起句“春来春去催人老 ”,即写出了作者对春去的内心感应。春来春去,时光匆匆易逝。这对于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腾。张先词的“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所流露的是一种人事纷繁、朱颜易改的感伤情调。这首词中所承接的是“老夫争肯输年少”。词人虽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没有悲感,还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这种不服老的自在洒脱的襟怀,才能生发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势态,使上下片一气呵成。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张元幹晚年遭逢厄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是壮志依存。作者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胸襟情怀的真实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苏轼《 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 》“金谷风光依旧在 ,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此处与“插花还起舞”相连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说:“真字是词骨 。”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这首自抒情怀的词作,语言朴质自然,明白晓畅。“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语意显露 ,造句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又不落前人窠臼。这种个性化语言的倾吐,既是时光与生命相撞击产生的火花,又疑聚着词人“坐中”瞬间的真实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风韵。

诗人简介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460篇诗文

诗文推荐

风前觅得梅花句。

香来自是相分付。

片月动黄昏。

一枝横酒尊。

人间何处有。

又到春时候。

莫负此诗家。

将心吟好花。

十年长作江头客。

樯竿又挂西风席。

白鸟去边明。

楚山无数青。

倒冠仍落佩。

我醉君须醉。

试问识君不。

青山与白鸥。

花飞零乱随风舞。

花梢犹带虚檐雨。

帘幕映黄昏。

江天日暮云。

有人楼上望。

生怕褰虚幌。

冷落对炉薰。

一春常怨春。

扶犁野老田东睡。

插花山女田西醉。

醉眼眩东西。

看看桃满溪。

耕桑山下足。

纨绮人间俗。

莫管旧东风。

从教吹软红。

清词丽句前朝曲。

使君借与灯前读。

读罢已三更。

寒窗雨打声。

应怜诗客老。

要使情怀好。

犹有解歌人。

尊前未得听。

春来晴雨常相半。

水光风力花撩乱。

山北与山南。

行歌或再三。

诵君诗过日。

才大真盘屈。

寿我敢言酬。

相望亦饮不。

鸣茄叠鼓催双桨。

扁舟稳泛桃花浪。

别泪洒东风。

前欢如梦中。

梦魂无定据。

不到相逢处。

纵使梦相逢。

香闺岂解同。

黄莺啼破纱窗晓。

兰缸一点窥人小。

春浅锦屏寒。

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

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

眼前偏少伊。

井梧叶叶秋风晚。

东篱点点金钱满。

开急为重阳。

日烘深院香。

幽姿无众草。

莫恨生非早。

嚼蕊傍池台。

寿公桑落杯。

袜儿窄剪鞋儿上。

纹鸳并影双双好。

微步巧藏人。

轻飞洛浦尘。

前回深处见。

欲近还相远。

心事不能知。

教人直是疑。

萧萧还是秋容暮。

炉薰已冷氲香注。

犹记踏香尘。

东风满院春。

冷烟迷望处。

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

黄昏空掩门。

日上牛头度岁辰。

黄钟吹_煦乾坤。

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

人似旧,景长新。

明朝六桂侍双椿。

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火云凝汗挥珠颗。

颗珠挥汗凝云火。

琼暖碧纱轻。

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

印枕嫌腮晕。

闲照晚妆残。

残妆晚照闲。

凉飚轻散余霞绮。

疏星冷浸明河水。

欹枕画檐风。

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

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

楼高莫凭栏。

转头又是清秋近。

晚风淅淅凉犹嫩。

多谢客携觞。

空惭画饼章。

中亭明月可。

未要亲灯火。

十阅望舒圆。

归期在眼前。

华灯的白乐明金碧。

玳筵剧饮杯余湿。

珠翠隔房栊。

微闻笑语通。

蓬瀛知已近。

青鸟仍传信。

应为整云鬟。

教侬倒玉山。

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

然於一切法,而离分别相。

分别即离,诸法如如。

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

宫样迎春髻。

玉步金莲细。

初度是今朝。

嫦娥降九宵。

兰玉行荣贵。

德备共姜义。

夏半月团圆。

称觞祝寿筵。

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

著儒冠,学其籋矣,于圣这关。

仁其簉矣,于鼂之耑。

孰驱我牡,兀淛之湍。

孰驾我熊,兀桂之岏。

交中互外,迭来更繁。

壹心苦力,几暑且寒。

于何景远,于此怀安。

四三皇王,效何当完。

九八元凯,志若为阑。

斯梦斯环兮,隮我阊阖之间兮。

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

峨奥冠,上意我东,南忧谁宽。

伊素若赤,维翰维藩。

校妥尔寝,甿恬尔餐。

伊碧若朱,维幢维幡。

外藻曾几,中渠殆单。

肆是蛮狃,申之瘴奸。

里之知之,宁是弗言。

上之听之,宁是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