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注释】:史湘云是既不同于薛宝钗,也不同于林黛玉的另一种封建贵族小姐。她出身名门,身居绮罗丛中,但幼年孤苦,无人娇养。她没有林黛玉那种见风落泪,赏月伤怀的愁肠;也没有薛宝钗那种温柔敦厚,幽娴贞静的女德。她豪放开朗,在姐妹群中堪称豁达大度,不拘小节的"女丈夫"。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好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她心直口快,不像薛宝钗那样口是心非。随着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斗争的发展,她的思想性格也在发展变化,她由赞助宝钗转为同情黛玉。她以乐观的精神与命运搏斗,希望"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但这样的心愿在封建末世也难实现。作者把史小姐的命运纳入四大家族之中描写,通过她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变化,从侧面描写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衰败过程。曲子最后把史湘云的不幸际遇说成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
控沧江。
排青嶂,燕台凉。
驻彩仗、乐未渠央。
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
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
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
寄一笑、何与兴亡。
时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