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离亭燕/离亭宴

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

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

门外酒旗低迓。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潇洒:爽朗萧疏。 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③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 ④低亚:低垂。

评解

秋景潇洒,江山如画。蓼屿荻洲,茅舍竹篱。云际帆移,酒旗低亚。词人倚楼怅望,一带江山尽收眼底。而六朝兴废,悠悠万事,已成了渔樵闲话。此词写江南秋色兼抒怀古之情。 上片赏玩江山美景,下片感怀六朝兴衰。落寞凄凉,引人遐想。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的词盛衰的深沉感慨 。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 江 ”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 。近处则是“ 霁色冷光相射”,“ 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 ,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 。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在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下片先荡开两笔 ,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 ,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 ,标志着人在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 ,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在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在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 ”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况周颐评比词说:“张康节(张昪谥号)《离亭燕 》云:‘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秦少游《 满庭芳 》云:‘ 凭阑久 ,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历代词人考略》)这段评语,恰切地指出了张词的艺术特色。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在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集评

况周颐评比词说:“张康节(张昪谥号)《离亭燕 》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于冷隽中寓悲凉之感。阕中如“霁色冷光相射”,“寒日无言西下”句,尤觉冷艳触人心目,而语意无穷。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诗人简介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 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遥指汤泉西路。

隐约碧云天暮。

宿鸟择深枝,两两相呼如语。

凝伫。

凝伫。

今夜梦魂何处。

当时学舞钧天部。

惊鸿吹下江湖去。

家住百花桥。

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

牙板闻莺燕。

劝客玉梨花。

月侵钗燕斜。

左拂其殽,炰憋燔羔,给鲜于庖。

右烹其敕,筍菭蒲葅,柔嘉惟馥。

旨酒且多,其饮温克。

攝尔攸仪,侑公宴嬉。

北上郊原一据鞭,华林清集缀儒冠。

方塘春先渌,密竹娟娟午更寒。

流渚酒浮金凿落,照庭花并玉阑干。

君恩倍觉丘山重,长日从容笑语欢。

九重盛旦薰风候。

佳气氛氲横永昼。

眉心烟彩拥群仙,华宴重开同圣后。

箫韶宫殿锵金奏。

香绕祥云腾宝兽。

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

燕寝香中锦帐郎。

二年和气蔼蒸湘。

鬓间不减当年绿,眉上新添一点黄。

征诏近,寿筵长。

乍晴人意喜非常。

燕莺休苦留春住,归趁薰风殿阁凉。

纯诚昭融,芳美嘉玉。

肃将二精,以享以奠。

休光四弃,灵祗来燕。

其祥伊何,永世锡义。

祖启瑶光,诞生明圣。

尊极母箅,帝庸作命。

宝章煌煌,导以笙声。

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遐不作人,天下喜乐。

何以况之,鳶飞鱼躍。

既勤之驾,献酬交错。

利用实王,縻以好爵。

璇玑谐序,籍敛牙嘉。

昭答柔低,迭奏雅歌。

币琮以侑,们腆气和。

灵其溥临,容兴燕嘉。

旋折枝头新果。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观德宗祏,奕世烈光。

有严祀典,奥循旧章。

乐谐乐变,献举重阳。

燕娭如在,戬彀穰穰。

有炜弥文,克隆宏杓。

贻此燕谋,具膺多祐。

嶰律吹莩,偿尊奠酒。

佐乃沈潜,永祈同末。

岸柳阴阴跃锦鳞。

并湖莲子恰尝新。

谁教故岁应官去,会老堂中少个人。

归未久,意弥亲。

吹香不断酒倾银。

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见在身。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

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

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

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

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

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下车一见开两眼,喜色分时破愁颊。

约我不来公即来,一日不见公不乐。

将閒文书猛拨置,唤好朋友细款曲。

疾邪愤世时抵掌,怅往悲今忽嚬蹙。

狂吞壮饮无空樽,长句短章几满轴。

尊贤下士公盛德,忘义忘年吾敢辱。

百年四海知已,为公悲歌起衰俗。

明朝翩翩随社燕,欲云暂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闻说床头酒方熟。

惟酒欣欣,惟神冥冥。

是顾是养,来燕业宁。

末耜之利,神所笔兴。

万世永赖,无对其承。

春堤长,春草浅,此地吴王曾走犬。

猎场四面围画旗,红炬照辇还宫迟。

割鲜夕宴谁共食,台上西子非樊姬。

春苑年来草仍绿,韩卢已去多麋鹿。

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