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乃归云谁寄?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乃归云谁寄?
【注释】:此词为摹写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的佳作。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在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 、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词的上片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起首两句,是登临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说明其已到了深秋了 ,所以接以“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用以点出登临,并暗示主题。“引疏碪”句,续写所闻。秋色凋零,已足发生悲感,保况耳中又引进这种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碪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碪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所以在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碪声,就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暮秋”是一年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下面即正面揭出“ 伤怀念远”的主旨。“新愁”句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过片接上,直写愁恨之由。“脉脉”,用《古诗十九首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意。相视,则是两人对认,也就是彼此怀念之意。“两处风情 ”,从“ 眽眽”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雨歇”一句,不但是写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补出红翠衰败乃是风雨所致 。“ 望断”句既是写实 ,又是寓意。讲雨过天开,视界辽阔,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坐实了“人千里”。讲那位“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的巫山神女,由天气转晴 ,云收雨散 ,也不见了,是写虚。“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这又不但暗抒了相思之情,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尽无言”两句,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惟有默默无言而已。“凭高”,总上情景而言,“ 无言 ”、“谁会”,就“眽眽人千里”极言之。凭高念远,已是堪伤,何况又无人可诉此情,无人能会此意呢?结两句是说,此意既然此时此地无可诉、无人会,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寄之一法 。可是,纵然写了,又怎么能寄去,托谁寄去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 ,千回百转而出 ,有很强的感染力。“归云”,汉、晋人习用,“凭归云”即乘归去之云的意思,此处是无人为乘云寄书之意。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本轻清体妙,湛然独与天游。
为透入凡胎,五行圈*,四火拘囚。
穷年执迷不悟,认声争虚幻故延留。
元旧仙乡道域,咫尺天地迢遥。
欲求返本还元,诚只在自心头。
但默默精思,时时探索,必取功收。
虚空忽然粉碎,尽来生、业障一齐休。
振袂蓬莱阆苑,不愁弱水无舟。
声慑燕然,势压横山,镇西名重榆塞。
干霄百雉朱阑下,极目长河如带。
玉垒凉生过雨,帘卷晴岚凝黛。
有城头、钟鼓连云,殷春雷天外。
长啸。
畴昔驰边骑。
听陇底鸣笳,风搴双旆。
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
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
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
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余年。
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遍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