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乃归云谁寄?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词为摹写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的佳作。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在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 、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词的上片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起首两句,是登临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说明其已到了深秋了 ,所以接以“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用以点出登临,并暗示主题。“引疏碪”句,续写所闻。秋色凋零,已足发生悲感,保况耳中又引进这种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碪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碪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所以在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碪声,就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暮秋”是一年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下面即正面揭出“ 伤怀念远”的主旨。“新愁”句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过片接上,直写愁恨之由。“脉脉”,用《古诗十九首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意。相视,则是两人对认,也就是彼此怀念之意。“两处风情 ”,从“ 眽眽”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雨歇”一句,不但是写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补出红翠衰败乃是风雨所致 。“ 望断”句既是写实 ,又是寓意。讲雨过天开,视界辽阔,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坐实了“人千里”。讲那位“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的巫山神女,由天气转晴 ,云收雨散 ,也不见了,是写虚。“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这又不但暗抒了相思之情,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尽无言”两句,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惟有默默无言而已。“凭高”,总上情景而言,“ 无言 ”、“谁会”,就“眽眽人千里”极言之。凭高念远,已是堪伤,何况又无人可诉此情,无人能会此意呢?结两句是说,此意既然此时此地无可诉、无人会,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寄之一法 。可是,纵然写了,又怎么能寄去,托谁寄去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 ,千回百转而出 ,有很强的感染力。“归云”,汉、晋人习用,“凭归云”即乘归去之云的意思,此处是无人为乘云寄书之意。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诗人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3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本轻清体妙,湛然独与天游。

为透入凡胎,五行圈*,四火拘囚。

穷年执迷不悟,认声争虚幻故延留。

元旧仙乡道域,咫尺天地迢遥。

欲求返本还元,诚只在自心头。

但默默精思,时时探索,必取功收。

虚空忽然粉碎,尽来生、业障一齐休。

振袂蓬莱阆苑,不愁弱水无舟。

云迷越岫,枫冷吴江,天香忽到人寰。

满额涂黄,别更一种施丹。

天教素秋独步,笑同时、霜菊秋兰。

最好处,向水阶月地,把酒相看。

应有骚人雅韵,将胆瓶筠管,簇向屏山。

野店云房,争待结屋中间。

无奈猖狂老子,架巢卧、风露清闲。

待早晚,约_娥、同住广寒。

月下百年缘,天上双星样。

九秩齐开自是稀,清健那堪两。

红叶景翻新,黄菊香宜晚。

笑拥眉开祝寿声,满劝鸳鸯盏。

凡桂一枝芳,陡觉秋容静。

月里人间总一般,共此扶疏影。

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

争奈_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落日望湖山,山在空蒙里。

剑佩冠裳整顿严,欲作崔嵬起。

我病正无聊,见此奇男子。

急往从之呼不应,痴绝还如此。

声慑燕然,势压横山,镇西名重榆塞。

干霄百雉朱阑下,极目长河如带。

玉垒凉生过雨,帘卷晴岚凝黛。

有城头、钟鼓连云,殷春雷天外。

长啸。

畴昔驰边骑。

听陇底鸣笳,风搴双旆。

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

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

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曾约再来时,花暗春风树。

今日人来花未开,春未知人处。

坐客有疏狂,彩笔题新语。

浑为玉人颓玉山,忘了阳关路。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

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

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

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

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

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辇路,江枫古。

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

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

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悄静菊花天,洗尽梧桐雨。

倍九周遭烂熳开,祝寿当头取。

顶戴御袍黄,叠秀金棱吐。

仙种花容晚节香,人愿争先睹。

画堂雅宴。

一抹朱弦初入遍。

慢捻轻笼。

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尫利。

怨月愁花无限意。

红粉轻盈。

倚暖香檀曲未成。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

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余年。

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一夏过半,久参事慢。

伶俐衲僧,一咬便断。

摇风影似凝,带雪香如抱。

开尽南枝到北枝,不道春将老。

飘飖姑射仙,谁识冰肌好。

会有青绫梦觉人,可爱池塘草。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

公邻烟水,我弊嵩峰。

天涯杳隔难通。

悟理非遥,目前不二清风。

宝月孤高洞鉴,印千潭、普照玄洞。

无彼我,混华元仙景,一体真空。

如此知心志友,更何须贡马,驿路尘红。

念某形疲,不须远远相躬。

稽首同流勿罪,施宽慈、意莫忡悦。

开青眼,用神光体入,不动之宗。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遍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