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释】: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民,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 。“梅破知春 ”,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在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 ;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 ,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也有 ”,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显见环境比预料的好。紧接二句则由“梅破 ”,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 ,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 。“夜阑(其时声息俱绝,暗香易闻)风细(恰好传递清香 )”时候才“得香 ”,故云“迟 ”。此处用笔细致。“也有”表现出第一次惊喜,“不道 ”则表现出又一次意外,作者惊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一个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 ,遂见于作者笔端。《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 ,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不但将旧典翻出新意,而且还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 (“个里”,此中,这样的情景中 ),总想把酒喝个够 ;但现在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结尾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 ,“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 ,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东风一夜催春到。
杨柳朝来好。
莫辞尊酒重携持。
老去情怀能有、几人知。
凤台园里新诗伴。
不用相追唤。
一声清唱落琼卮。
千顷西风烟浪、晚云迟。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
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亦可见矣。
丁末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