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木兰花/玉楼春

沈吟不语晴窗畔。

小字银钩题欲遍。

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敧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

珍重提携常在眼。

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诗人简介

李邴(1085-1146), 字汉老,号龙龛居士。济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后为资政殿学士,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谥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传》传于世。存词8首。► 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新符旧历。

交割新年余七日。

谁识春华。

元住东川太守家。

一年一曲。

拟尽形容无可祝。

愿似庭梅。

长向春风伴斗魁。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居家学道。

两事不成担阁了。

欲要修真。

不染浮华半点尘。

虚心实腹。

只此登仙真轨则。

功满朝元。

金阙寥阳化羽仙。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笑中声远。

走向曲房花树畔。

拥在尊前。

顿觉春温却夜寒。

愿酬心满。

只得教伊频劝盏。

缓唱何妨。

贴体衫儿扑扑香。

十巡今止。

乐事要须防极喜。

||烛影摇风。

月落参横影子通。

粗茶淡酒。

五十狂歌供宴寿。

敬谢来何。

再得寻盟后日多。

终宵忘寐。

好事如何犹尚未。

子细沈吟。

珠泪盈盈湿袖襟。

与君别也。

愿在郎心莫暂舍。

记取盟言。

闻早回程却再圆。

清尊白发。

曾是登临年少客。

不似当年。

人与黄花两并妍。

来愁去恨。

十载相看情不尽。

莫更思量。

梦破春回枉断肠。

疏梅风韵。

不许游蜂飞蝶近。

要识芳容。

除向瑶台月下逢。

尊前一见。

换尽平生桃李眼。

却笑襄王。

楚梦无踪空断肠。

诗家清绝。

檐外森然苍玉节。

学易无思。

一笑窗前白玉妃。

何人共说。

山上青松松上雪。

更有谁知。

溪在门前月在溪。

银筝旋品。

不用缠头千尺锦。

妙思如泉。

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

起舞属公公莫起。

风里银山。

摆撼鱼龙我自闲。

惟熊佳梦。

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

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

利市平分沾四坐。

多谢无功。

此事如何到得侬。

同尘混世。

谁解忘言无酒醉。

混世同尘。

落魄逍遥甘分贫。

灵源不昧。

剩积无涯真宝贝。

不昧灵源。

一气清成要上天。

昔年曾到神清洞。

笑领希夷非夙梦。

看时须到月边乌,养处且论铅与汞。

土膏仍有黄芽动。

神水浇香灵气种。

夜深谁伴玉琴闲,鹤在九华松露重。

小桥秀绝。

露湿芙蕖花上月。

月下人人。

花样精神月样清。

谁言见惯。

到了司空情不慢。

丞相瞋无。

若不瞋时醉倩扶。

午窗睡起香销鸭。

斜倚妆台开镜匣。

云鬟整罢却回头,屏上依稀描楚峡。

支颐痴想眉愁压。

咬损纤纤银指甲。

柔肠断尽少人知,闲看花帘双蝶狎。

家门希差。

养得一枚依样画。

百事无能。

只去篱边缠倒藤。

几回水上。

轧捺不翻真个强。

无处容他。

只好炎天?作巴。

萍蓬行路。

来不多时还遣去。

会有重来。

还把清尊此地开。

隋河杨柳。

见我五年三执手。

红泪多情。

待得重来走马迎。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东风催露千娇面。

欲绽红深开处浅。

日高梳洗甚时忄欠,点滴燕脂匀未遍。

霏微雨罢残阳院。

洗出都城新锦段。

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风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