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以上五首见中州乐府

傲霜枝袅团珠蕾。ào shuāng zhī niăo tuán zhū lĕi。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lĕng xiāng fēi、yān yŭ wăn qiū yì。

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xiāo sàn rào dōng lí,shàng făng fú、jiàn shān qīng qì。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xī fēng wài,mèng dào xié chuān lì lĭ。

断霞鱼尾明秋水。duàn xiá yú wĕi míng qiū shuĭ。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dài sān liăng、fēi hóng diăn yān jì。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shū lín sà qiū shēng,sì zhī rén、juàn yóu wú wèi。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jiā hé chù,luò rì xī shān zĭ cuì。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在金代中期,文坛领袖党怀英以诗文书法得享盛名,词作亦入妙境。本词是他的一篇名作。词的写作时地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词中“栗里”和新述 ,可能写作于金世宗大定五年(公元1175 )前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县令一职官小政繁,作者清高自许,难免厌怨,本词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惆怅心情。上阙“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摹画出一幅淡雅的秋菊烟雨图 。“傲霜枝”出自苏轼诗“菊残犹有傲霜枝。”“袅团”状菊,类丛,言盛茂状 。“冷香”幽冷的芳香气味。茂盛的菊花丛中,一颗颗带着雨珠的花蕾晶莹闪烁,秋风微拂,枝蔓摇曳,阵阵幽冷的芳香在如烟似雾的霏霏细雨中飘散,深深地感到了晚秋的风光与神韵 。二句明写景,暗喻人,“晚秋意”三字概括了词人对新见景色的观感。接下来词人由景及人 ,本人也进入画卷:“萧散绕东篱,尚仿佛 、见山清气。”此情此景,使我们感到词人是与陶渊明有共鸣之处,诗情画意都能联想到陶诗。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之五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归鸟诗》)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词人是在赏菊中想到喜菊名人的陶潜,同为爱菊,自己非常追慕渊明。这点也可从词中“仿佛”二字看出。即是说,陶潜当日“悠然”自得,如今自己也颇感同身受。词中写山气清新佳妙,正与陶诗“日夕气清”相应。暗喻词人现花也正处“日夕 ”之时。陶渊明折腰之叹,更使词人在见繁政务之余远慕陶令,“西风外 ,梦到斜川栗里”写出词人梦想自己也能像陶潜一样在“归故里”后,逍遥自在地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斜川和栗里都在江西境内。据《宋书》载“潜尝往庐山 ”,途经栗里,以词人此句中借栗里言“ 悠闲 ”。“西风外”的‘外’字为方位词,如“怡柳映,杏花遮,东风外,旗斜”(《百花亭》杂剧第一折)在这里“外”有内中、其中的意思。下阙:“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继写景色。前句化用苏轼《游金山寺》诗“断霞半空鱼尾亦”,后句直写秋江晚景,“飞鸿”二字动感极强。那朵朵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一江秋水也纷外澄明。天边暮霭中三两点飞鸿隐隐移动。意境高远,写象瑰丽,动静相宜 。语意苍茫,隐含思归。“疏林飒秋声 ,似知人、倦游无味”,用典,西晋张翰故实,张翰为齐王东曹椽,在洛阳见秋风起,引起乡思 ,怀恋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意尔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归。历来诗词多借用秋风起寓思归浑意,词中写疏林中飒飒秋风声阵阵响起 ,好像知道“宦游吾倦已”(见辛弃疾《霜天晓角》)“无味 ”,乏味,有‘鸡肋’的意思,倦游无味道尽此时心态 ,貌似平淡 ,实则意蕴极深。归去是意愿 ,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词人慨叹:“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思归而不得归,大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郁闷惆怅。本词艺术表现力极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曰 :“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迂傀(元代水墨山水画家倪云林 )画书,庶几似之。”评论公允恰当。通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起书、过片结束,无一不是以景记以景致,由景入情,由情出景,交相辉映,发人深思。

诗人简介

党怀英(1134—1211)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世杰,号竹溪,谥号文献,冯翊(今陕西冯翊县)人,后定居山东泰安。大定十年成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著有《竹溪》十卷。 党怀英,祖籍冯翊(今陕西大荔),党怀英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其父党纯睦为北宋泰安军录事参军,因家奉符(今山东泰安市),遂为奉符人,后死于任上,其母以贫不归。党怀英少►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酴醿过也,酴醿过后,无花堪折。

只有垂杨,垂杨却作,絮惊行色。

海棠半在如无,又争倩、蔷薇恋得。

除是东风,随君归问,玉堂消息。

声如鸣玉静边闻,谁信幽人不见君。

花到海棠将寂寞。

绣衣犹把麝香熏。

莺语愁春,海棠风里胭脂雨。

酒杯慵举。

闲扑亭前絮。

漠漠斜阳,截断愁来路。

凭阑伫。

满怀离苦。

分付楼南鼓。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间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

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溶溶水映娟娟秀。

浅约宫妆笼翠袖。

舞余杨柳乍萦风,睡起海棠犹带酒。

憔悴萧郎缘底瘦。

那日花前相见后。

西窗疑是故人来,费得罗笺诗几首。

艳杏夭桃两行排。

莫携歌舞去相催。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春意才从梅里过,人情都向柳边来。

咫尺东家还又有,海棠开。

海棠开后春谁主。

日日催花雨。

可怜新绿遍残枝。

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

正是花飞处。

老来先自不禁愁。

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睡足淡梳妆,喜见诗人元白。

不学艳红妖紫,壤花仙标格。

须知玉骨本天然,不是借人力。

准拟小春重看,望秋灰无射。

嫩晴还更宜轻雨。

最好处、欲开未吐。

一点聘梅心,千古凭谁语。

脸霞晕锦娇人处。

肯浪逐、红围翠舞。

银烛莫高烧,春梦无多许。

海棠已绽牡丹芽,犹有东君向上花。

不须惆怅怨春华。

装缀园林新景物,推敲风月旧情怀。

也饶浪蕊与浮葩。

天涯芳草迷征路。

还又是、匆匆春去。

乌兔里光阴,莺燕边情绪。

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把酒劝斜阳,小向花间驻。

诏书昨夜催春到。

绿野花争早。

几枝先见海棠开。

全胜陇头冲雪、寄江梅。

破寒滴滴娇如醉。

不比春饶睡。

万红千紫莫嫌迟。

看取满城花送、衮衣归。

银烛晓催春漏,珠帘暮卷东风。

乃翁相对玉楼中。

不枉当年冰梦。

花意似随人好,酒香难比情浓。

夜深欲睡海棠红。

密密骖鸾驾凤。

晚酌宜城酒暖。

玉软嫩红潮面。

醉中窈窕度娇眼。

不识愁深恨浅。

绣窗一缕香绒线。

系双燕。

海棠满地夕阳远。

明月笙歌别院。

植物惟竹尤清刚,高君占断作屋场。

首阳二子艴然怒,柰何千载侵了强。

七贤六逸接踵起,纷纭聚讼如诸墙。

士师狐疑不能决,后村老子来平章。

世间物以少为贵阳市,姚花禹柏蜀海棠,箨龙子孙异于是,布满天地并四方。

幽栖自是渠高兴,胜践不与君相妨。

立谈虞芮各冰释,高君奄有千筼筜。

设榻中央墉四旁,莫遣俗客升吾堂。

簇簇红云冷欲凝。

东风特地唤花醒。

数枝夜色当银烛,一段春娇入画屏。

如有恨,似多情。

柳边莺语十分明。

柳边莺语如何说,莫笑梅花太瘦生。

百紫千红过了春。

杜鹃声苦不堪闻。

却解啼教春小住。

风雨。

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宫当日女。

无数。

猩猩血染赭罗巾。

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

大都花属惜花人。

酷爱名花,本不贪妖艳,惟赏幽姿。

乌台旧案累汝,牵惹随司。

冰层雪积,独伊家、点绛凝脂。

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

舞殿歌台此际,各新涂妆额,别画宫眉。

那知有人淡泊,不识虫儿。

春莺去也,玉参差、分付谁吹。

空传得,暗香疏影,琐窗卷了还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