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有会而作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赏析

作品赏析

序: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载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後生何闻哉!-----------------------------------------------〔说明〕这首诗约作于宋文帝元嘉三年(426),陶渊明六十二岁。“有会而作”就是有感而作。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日渐贫困,加之遇到灾荒,家中常常困乏,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这首诗就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的这种困境。尽管穷困如此,但诗人仍能固穷守节,决不向权贵妥协,表现了老而弥坚的性格。旧谷即没,新谷未登(1),颇为老农(2),而值年灾,日月尚悠(3),为患未已(4)。登岁之功(5),既不可希(6),朝夕所资(7),烟火裁通(8)。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9),慨然永怀(10)。我今不述(11),后生何闻哉(12)!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13)。寂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14)!怒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15)。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16)!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17)。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18)。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19)。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20)。〔注释〕(1)未登:谷物没登场,即尚未收割。(2)颇为老农:做了很久的农民。老农是作者自称。(3)日月尚悠:日子还很长。悠:久远。(4)未已:不止。(5)登岁之功:一年的农业收成。(6)希:希望,指望。(7)朝夕:指每天,日常。资:资用,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8)裁:同“才”,仅。(9)云:语助词,无意义。夕:指年终。(10)永怀:用诗歌来抒写怀抱。永:通“咏”。(11)述:陈述,抒写。(12)后生:后代,子孙。(13)弱年:少年时期。更:经历。(14)菽(shū叔):豆类的总称。甘肥:指精美的食品。(15)惄(nì逆)如:因饥饿而愁苦之状。(诗经?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惄,饥意也。调,朝也。”郑玄笺:“怒,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亚九饭:亚,次于。九饭:一个月吃九顿饭,指子思。《说苑?立节》说,子思住在卫国时,非常贫困,“三旬而九食”。这句是说,我饥饿穷愁,仅次于子思。当暑厌寒衣:在暑天还穿着讨厌的寒衣,谓贫穷而无夏衣更换。当:值。(16)暮:指年终,一年将近。如何:奈何。(17)善:称许,称赞。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黔敖。《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蒙袂(mèi妹):用衣袖蒙住脸。袂:衣袖。(18)嗟来:不礼貌的吆喝声。吝:恨。徒没:白白地饿死。遗:失,弃。以上四句称许黔敖的善良本心,并为蒙袂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婉惜,其实诗人自己也是不主张食嗟来之食的。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躬耕自资遂报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僵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陶渊明此诗“有会而作”,疑即有感于此而作。(19)这两句用《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的典故,是说君子可以为保持节操而穷困,小人如穷困就会干出越轨之事。夙所归:平素的志向所期望达到的。(20)馁(něi):饥饿。在昔:过去。余多师:我有很多老师。指值得效法的先贤,如伯夷、叔齐、子思,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蒙袂饥者等。[译文]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年少即逢家困乏,老来更贫常受饥。粗食淡饭愿已足,哪敢企求精美味!穷困仅次于子思,暑天已厌穿寒衣。一年岁月又将尽,何等辛酸又苦悲!施粥之人心善良,掩面之人非所宜。嗟来之食何足恨,白白饿死徒自弃。人穷斯滥非我愿,君子固穷是本志。饥饿贫穷又何妨,古来多有我先师。-----------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龟证无功,会三归一。

各有面子,不欲露出。

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海波斯鼻孔大。

锆獠舌头会者难,直下而今照得破。

照得破,没功过。

知你被底穿,曾与同床卧。

廉纤脱尽旧时疑,杯影蛇弦留再坐。

彭城兄弟皆官样,富贵之家。

酷好荣华。

未解回心悟落花。

路途差。

吾亲若肯搜玄理,别有生沁悟落花。

路途差。

吾亲若肯搜玄理,别有生涯。

炉炼丹砂。

大药烧成迸彩霞。

泛仙槎。

法乾刚兮,铸鼎奠方。

涓嘉旦兮,齐明迎祥。

胡为持币,维箱及筥。

胡为和羹,有錡维金。

麟有趾而不踶,仁哉麟哉。

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

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

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灭身辱亲。

呜呼,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朝市无遗音,丘园有绝迹,蓬茅晏不开,才开待迎客。

有佛处不得拄,生铁称鎚被虫蛀。

无佛处急走过,撞著嵩山破灶堕。

三千里外莫错举,两个石人相耳语。

恁麽则不去也,此语已行遍天下,摘杨华,摘杨华,唵嚤噠哩吽{左口右发}吒。

山林以为家兮,出而与风烟之为缥缈。

水之湄素所狎兮,专一嗜而谋饱。

纷纷下而上兮,若不能以终日。

矫静洁以待时兮,固有独立于寒梢之表者也。

天维兴思,有要于内。

右贤去邪,夙夜儆牙。

猗欤追册,重翟社衣。

既右享之,百世是主。

只闻有泗州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

官小宦游初,清贫如旧。

小簇杯盘旋篘酒。

虽然微禄,不比他们丰厚。

也知惭愧是,皇恩受。

富贵千般,享之惟寿。

心地平时到头有。

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鼎来荣贵待,通闺后。

牛来开弦,人为置镞。

捩机关,迸山谷。

鹿骇涩,隼击迟。

析毫中睫,洞腋分龟。

达坚垒,残雄师,可以冠猛乐壮曲。

抑扬蹈厉,有裂犀兕之气者非公与。

再作醉李客,四年两相从。

当时江头树,又暗行李中。

嗟君事业诚有余,十年客路常崎岖。

只应未识今杰士,怀刺度谒刘南徐。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贤劫千佛数,末后最殷勤。

倒握降魔杵,高标利物拳。

心肝无屈曲,肠胃有区分。

神通愿力虽无尽,且为山僧护法门。

世道日交丧。

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

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

去入无穷门。

远岫数堆苍玉髻。

平湖千顷碧琉璃。

笙歌催我上船时。

载月有如浮玉鉴,采莲还复拥燕脂。

更于何处觅瑶池。

梦里还惊岁月遒。

鲤鱼风退不胜秋。

人生虽异水同流。

酒力有神工驻景,丹房无药可烧秋。

陶陶兀兀老时休。

有你不有我,有我不有你。

咬定牙关,齐之以礼。

七佛已前,无消息处有消息,那个不知。

七佛已后,有消息处无消息,是人不会。

知不知,会不会,璞玉浑金,泥团土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