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赏析

作品赏析

记得有人说,桑树易叫人想起衣食艰难。古老的中国由农耕时代发展渐进,农与桑并提是很早就有的事。《吕览》中就有“皇帝亲耕”与“皇后亲蚕”之说,尽管那只是皇后在春天里到蚕坊里放几片桑叶做做样子摆摆架子,于社会民众却不失为一种示范和引导。种桑养蚕成为了最早的副业项目,由此推动了纺织业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对桑树有难以细述的感情。成语中有“沧海桑田”一词,不言稻田麦田棉田而只说桑田,不但如此,而且桑与梓还共同构成了“故乡”的意象。《诗经-小雅-小弁》中亦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句,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是父母亲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吟桑咏梓,渐渐延续成一种文化意象。孟浩然赞“把酒话桑麻”那种农耕时代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清幽让心力憔悴的现代人悠然向往;李商隐以蚕喻爱情的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言道尽爱情的曲婉。 古代女子行止颇受规限,唯桑园和莲塘却是可以昂然踏出行入的地方,因劳动是丰美无畏的。所以汉朝有乐府《陌上桑》,南朝有《采莲曲》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优美篇章。 《陌上桑》写一个叫秦罗敷的江南女子,生得貌美如花,惹人爱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既静且贤。“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在长满桑树的大道旁她遇着一个男子。那男子是位居其上的高官,见过美女不少,仍为她惊动。他倒也十分的有趣,屈身与罗敷交涉。这情便调的很有意思,男曰:“宁可共载不?”(你可愿意同我共乘一车而去),女曰:“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太守大人您这样是多么不该,你有老婆,我有丈夫。)接着,又极言了自己丈夫的出色。诗到这里而结,时人多赞罗敷的美貌和坚贞,却不知,这太守也是识理的,他依着自己的心意行事,却又不强忤别人的心意,这种委婉曲直正合中正之道。陌上桑是中国式的艳遇,如同日照荷花,你若不欢喜,我便将光敛了去,照在别株上,总之正大光明。这故事也成就了一段词话,《采桑子》也从此有了《罗敷艳歌》、《罗敷媚》的别称。 京剧《桑园会》亦是据此改编,女主角还是罗敷,她丈夫鲁国大夫秋胡却还不如太守地道。在外为官二十余年后,辞官回乡,在桑园遇妻罗敷,久别不敢冒认。秋胡故意以带信为名,调戏罗,罗敷愤而逃回。秋胡到家后,罗敷羞愤自缢,经秋胡母子急救脱险。母责秋胡,命其向罗敷赔礼,夫妻和好。 《采桑子》真正是一个很有张力的词牌名。全词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属“双调”,唱起来婉转清丽。 可是,容若这首《采桑子》,没有陌上桑那种平实和婉丽,只是回忆的凄凉。他在夜间耿耿无眠,走到她曾经住过的院子里。想起少年时曾与恋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儿宿在梁上,月儿照在墙上,景色端的真切,分明是月夜夏雨后,蔷薇水晶帘。夜色微茫之中,闻得一阵阵花香,却又辨不清是哪一丛花儿送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种花的香气,然而这种渺茫的喜悦却如春事烂漫到难管难收。可惜人事变迁,风波乍起。两人后来竟没有结合。上阕回忆两小无猜的甜美,恰如人世的春光无限。而下阕的“零落”,“雨凉”则打碎春光,道出现实如暮冬的的残酷清冷。 蓦然就想起了“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这句话。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十一年弹指飞过,回首前尘,恍如一梦。凄凉又如何! 《饮水词》中的某些爱情词,意境迷离之处颇得李商隐无题诗的妙处。我们说不清这到底是写给谁的?是少年时的恋人,还是早殇的妻子。诗词有两种风格,词旨鲜明亮烈的是一种,朦胧暧昧是另一种,只要妙句迭出,引人深思就自有受众。 此情已自成追忆,十一年前梦一场!比起李义山的“惘然”更清醒,更有现实的痛楚。“惘然”如梦醒时抬头看见窗前已阑的月光。无意的错过还有自谅的余地,可以用来悔恨凭吊。梦醒了,只有碎片扎在心上,连凭吊都是奢侈的事。 不是,每个人,在蓦然回首时,都有机会看见灯火阑珊处等候的那个人。于是,只能在回忆里众里寻她千百度。 相爱亦如造梦。死去或者离开的,梦醒不醒都万事皆休。活着的,留在梦境走不出来里的那个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忆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安意如)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谈玄说妙,撒屎撒尿。

行棒行喝,将盐止渴。

立主立宾,花擘宗乘。

兽炭共围,通宵不寐,守尽残更待春至。

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

休论西东。

只在三光秀气中。

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

脱了凡笼。

一个真灵入碧空。

博陵先生天下士,圭瓒鼎彝宗庙器。

驾风阊阖驻参旗,要与疲氓起憔悴。

同来谁是俭府僚,一朵庚莲吐秋水。

义以取人道自任,河阳主宾信奇伟。

谁云风月立分鼎,待借前筹答知己。

峨岷其下十六城,鲂鱼鲅鲅更赪尾。

情伤涸辙转清波,陡觉濠梁复生意。

井梧幕府省文书,雪界松围绝烟燧。

余事何妨笔墨工,浣溪新沐烟云腻。

老翁补处待公续,燕外鸥边尽吟思。

主公窒还赃峻,携上峥嵘去天咫。

社樗愧我本亡奇,冷落官曹穷五技。

何阶方便来相招,醪醴一朝飨厚味。

燕台巀页万金黄,岂意谦勤从隗始。

眇然人物索扶持,勿惜拔茅多引类。

君不见璇杓一夜摇天东。

人间万物皆春风。

饯筵绿绕红围处,只这孩儿。

两泪垂垂。

不忍教人遽别离。

别离不作多时计,千日为期。

却恐归时。

人道寻春已较迟。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权实双行,主宾互立。

拿空塞空,以的破的。

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檀槽初抱更安详。

立向尊前一行。

小打登钩怕重,尽缠绣带由长。

娇春莺舌巧如簧。

飞在四条弦上。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熔金脱得花钿小,点缀琼枝。

月淡风微。

露浥香肌自是奇。

玉人呵手昂头翦,纤鬓边垂。

似簇蜂儿。

春入芳容不肯飞。

山抹修眉横绿净。

浦溆生寒,立尽梧桐影。

香灺未消帘幕静。

醉红如洗风吹醒。

一夜秋声连玉井。

梦落孤篷,已尽山阴兴。

戍角凄凉清漏永。

江南烟雨何堪省。

玉柱檀槽立锦筵。

低眉信手曲初传。

凤凰飞上四条弦。

杨柳已吹三叠韵,何须人在九江船。

夜凉人与月婵娟。

二陆起云间,千载风流人物。

未似一门三凤,向层霄联翼。

贞元朝士苦无多,公今未华发。

重向紫宸朝路,立鹓鸾前列。

右朱参议

莫问星星鬓染霜。

一杯同看月昏黄。

放歌渔父濯沧浪。

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

苏仙何在立苍茫。

日晷已殂,我经未了。

掩卷立须臾,冰壶挂森杪。

养得儿男百不中。

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

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

儿行虽在远,母心同。

若将一念答天公。

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身是高人欲寝冰。

引年可待进豨苓。

无忧无患也身轻。

雪里放囚天亦喜,平安骑鹤到家庭。

今年春早为长生。

赢粮多士二千余,争向柯山讲席隅。

立天地心鸣道铎,开生灵眼识师儒。

孔融鲁国奇男子,孟氏邹人大丈夫。

我在紫霞洲上笑,惜无羽民翼到三衢。

世所谓英英、盼盼者。

盼卒,英嫁,而盼之子莹,颇有家风,而曹妓未有显者,黄楼不可胜也。

作南乡子以歌之。

风絮落东邻。

点缀繁枝旋化尘。

关锁玉楼巢燕子,冥冥。

桃李摧残不见春。

流转到如今。

翡翠生儿翠作衿。

花样腰身官样立,婷婷。

困倚阑干一欠伸。

||

君成道,去何许,寂寂空山号行府。

自从汉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

凄凉古庙落嵓隈,水绕閒庭萦嫩苔。

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古十年中来。

道士张君见奇古,精力强明奈寒暑。

从前观心力勤苦,经画一新旧堂庑。

尝闻仙者好楼居,杰阁晕飞接云衢。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

我劝张君更磨练,莫遣光阴随物转。

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

多少纷纷尘世人,梦中说梦元非真。

妙处工夫如会了,千百世界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