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点绛唇 春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

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

杏花吹尽。

薄暮东风紧。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金猊: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 【评解】 这首词写春景,抒离恨。上片写室内情景。香冷金猊,梦回鸳帐,离恨一枕,悄无人问。下片写室外景色。清明节近,杏花随风,薄暮来临,东风渐紧。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委婉柔媚,意境幽美。------------------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不减花间”(黄昇语),那么本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恨”以“ 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 ”、“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的失望就越发浓重。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伤春愁春只是本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本词的深层含义。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休文”即梁沈约,她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据载,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 。“春衫裉”即春衫宽 。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 。“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 ,“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在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 。“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5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晓日浓阴,冷云遮断山无数。

雁飞筝柱。

都向愁边去。

帘影沈沈,一缕芳香度。

深庭户。

且寻欢聚。

雪意还成雨。

有个庵儿,做来不大元非小。

阳光常照。

坐卧谁知道。

炼得丹砂,不是人间灶。

冲和妙。

鹤鸣猿啸。

一任西风老。

踏白江梅,大都玉断酥凝就。

雨肥霜逗。

痴了闺房秀。

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

君知否。

却嫌伊瘦。

仍怕伊僝僽。

水鷁风帆,两眉只解相思皱。

悄然难受。

教我怎唧?。

待得书来,不管归时瘦。

娇痴後。

是事撋就。

只这难依口。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笑靥多羞,低头不觉金钗溜。

凭媒将就。

凤枕回双绣。

月地云阶,何日重携手。

心坚否。

齐眉相守。

愿得从今后。

秋气平分,*匆都作充闾喜。

玉堂风味。

磊落青云器。

醉墨乌丝,绿绮传湘水。

千秋岁。

月波如洗。

长照金尊里。

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意中曾许。

欲共吹花去。

长爱荷香,柳色殷桥路。

留人住。

淡烟微雨。

好个双栖处。

月缺花残,世间乐事难双美。

夜来相对。

把酒弹清泪。

一点情钟,销尽英雄气。

樊笼外。

五湖烟水。

好作扁舟计。

扇列红鸾,赭黄日色明金殿。

御香葱茜。

宝仗香风暖。

咫尺天颜,九奏朝阳管。

群臣宴。

醉霞凝面。

午漏传宫箭。

玉叶璁珑,素妆不趁宫黄媚。

谢家风致。

最得春风意。

手把青枝,忆得斜横髻。

西州泪。

玉觞无味。

强为清香醉。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

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

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

华夷喜。

绣裳貂珥。

便向东山起。

短棹西来,追随不及桃花宴。

薰风庭院。

明月裁纨扇。

睡起娇慵,想见云鬟乱。

双鱼远。

欲凭春唤。

一觇韦娘面。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

有谁同坐。

妙德毗卢我。

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

还知么。

更没别个。

且莫分疏破。

夜寒江净山含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思浓如酒。

”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

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

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

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

”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晚鸦啼后?

”汪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

”不惟事失其实,而改窜二字,殊乖本义。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

短亭回首。

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

还知否。

凤池归后。

无路陪尊酒。

四到蕲州,今年更是逢重九。

应时纳祐。

随分开尊酒。

屡舞婆娑,醉我平生友。

休回首。

世间何有。

明月疏疏柳。

匀妆了。

背人微笑。

风入玲珑罩。

莺语愁春,海棠风里胭脂雨。

酒杯慵举。

闲扑亭前絮。

漠漠斜阳,截断愁来路。

凭阑伫。

满怀离苦。

分付楼南鼓。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津亭见。

瑶琴锦荐。

一弄清商怨。

今日重来,不见如如花面。

空肠断。

乱红千片。

流水天涯远。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