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
眼约心同。
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
懊恼东风。
绿尽疏阴落尽红。
【注释】:王寂,金朝河北人 ,完颜亮天德三年进士,善写情词,善写他人故事。这首采桑子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据载:唐文宗大和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 ,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 ,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 ,有子二人矣 。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高彦休《阙史》)作者引用杜牧诗事。遣词用意似有同感。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而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上片,“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湖州梦”似仿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更显含蓄朦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 ,但见尘土满衣襟,难喜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后一句中化用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词意顿改。李诗言虽相隔两地,但情感相通,此则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亲相爱,一个“空”字表达了多少惆怅,多少怨恨。一种沉重的失落感,命运乖桀,阴差阳错,无可奈何之情顿上心头。下片“寻春自恨来何暮 ,春事成空。”感慨命运无情,时光空度 ,只留下一种深深的怨愤。“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直接化用杜牧诗句,更是表达作者对“绿尽疏阴落尽红”的无奈,只能懊恼东风的无情。本词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此词与杜牧原诗相比,杜牧用绝句 ,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表现的意绪略显轻微,其妙于比兴,但只为我们提供一个大的情境。而此词则用长短句,参差交错,富有乐感,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且情感更深内容更详 ,“恨约心同”更为本词画龙点睛,神、情、意顿时毕现。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gS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汤浴黄金佛。
今年大阬当此时,真珠水洗白玉儿。
吾家英杰相间起,胄出关西老夫颞。
公家宣和中大夫,大江之西推名儒。
六十年来谁继渠,愿儿长成读祖书,再起门户光乡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