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武昌西山(并叙)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依样画胡卢,相逢识也无。

蹉过了丰城埋剑,觑得破合浦还珠。

白云无根,青山有棱。

自得一句,妙出三乘。

和气而春回百草,光明而焰续千灯。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

山秋而癯,水秋而净。

得丘壑偃蹇之姿,赋猿鸟超摇之性。

离微彻见根,动静该听莹。

提来万法上看,更没一丝头剩。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清若松篁雪,虚明河汉秋。

深心老节岁寒事,稳放胡床默默游。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

木偃蹇兮枝相谬,皇胡为兮于此留。

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

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叙兮何言。

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冻压溪桥并见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饰玉先浮鼎。

寄语清居山上翁,驿使催归近。

北上郊原一据鞭,华林清集缀儒冠。

方塘春先渌,密竹娟娟午更寒。

流渚酒浮金凿落,照庭花并玉阑干。

君恩倍觉丘山重,长日从容笑语欢。

静得其根,动应其门。

家传从佛祖,机用付儿孙。

凿开浑沌,派发崑崙。

借与烟光成草木,华华叶叶气温温。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

春林带雪痕,云山染秋色。

光明一点兮蚌有蕴於月华,清净八弦兮鸟不飞而天碧。

心空自灵,性了非情。

玉马寒泉饮,泥牛夜月耕。

尘尘智起,物物幻成。

二仪万像纵横说,相与今时作证明。

从身出门,即物契神。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逢场且了游戏事,向道非无幻化人。

四大无埃,五蕴外来。

智慧尚归父,因缘初不媒。

西山寒月下,东海夜潮回。

一一根尘妙触事,千千手眼随宜开。

众生世界了如幻,影像那涴吾灵台。

二仪之门,万象之根。

有无难议,青白不痕。

借功承祖祢,了事付儿孙。

採华香负蜜蜂股,齐物梦翻蝴蝶槐。

即相离相,知恩报恩。

贫眉似促,饥眼觉大。

口噤禅游,鼻通气快。

心不萌个处转机,卦未兆阿谁来买。

应世随缘,龊家得彩。

毗卢之口闹嘈嘈,普贤之身闲飘飘。

理无不备,事不相饶。

小舟点点浮烟水,柔柳垂垂映竹桥。

寒坐无言,孤藤在拳。

片心群像外,一句万机前。

身闲眼活,盘滑珠旋。

虚空故无壁落碍,解了十方三世缘。

吴姬醉,浓花灿蕊春憔悴。

当筵赌令讳空拳,忘却拈三并数四。

?此诗卷十六已收,题:再用前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