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送章传道东归三十八韵

一日或数篇,数日哦一轴。

夫子之於诗,夜补昼不足。

长吟天地间,万象困题目。

天徒饱其才,而特馁其腹。

声名三十载,半百事场屋。

今年试春官,淡榜辄不录。

东风吹残花,客泪迸京毂。

回头谢青云,却抱来时玉。

河阳谒相公,每见辍饭沐。

赆金实空囊,礼遇骇僮仆。

遂游西诸侯,骑马度函谷。

长安寻素交,零落半丘木。

惟有终南山,相看似旧绿。

东李雅好客,既亲意转笃。

授馆如投家,晨杯继宵烛。

羸马残青刍,饥僮厌馀肉。

予方坐幕府,陷嫉苦流俗。

群吠耳且盈,介立趣颇独。

得君倍欢然,坦不置边幅。

论情虽云晚,闻谊固已夙。

二章初交锋,懦气令避缩。

自笑不量力,强和旋取衄。

从此遗形骸,留馔或脱粟。

有酒时招邀,共醉小轩竹。

论议到圣贤,道德富停蓄。

岂比篇章流,烟云绕心曲。

飘飖走边城,新禁察儒服。

戎帅不敢延,进退势俱触。

六月汗沾衣,几作穷途哭。

回来卧旅舍,所得不充欲。

乡思生秋蛩,轻装遽云促。

行当买淮田,晚岁谋退筑。

予材觉无庸,计虑亦既熟。

无资媚要权,与世背驰逐。

祗合从渔樵。

胡为苟寸禄。

淮吴幸相望,有邻可容卜。

浩歌老吾生,争食任鸡鹜。

薄宦犹縻人,归飞羡黄鹄。

诗人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834篇诗文

诗文推荐

礼备乐成,干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锵鸣。

心不自心始是心,眼不见眼始是眼。

堂堂无影迹,历历绝思惟。

明满环中,兔怀夜月。

翠横海上,犀晕秋山。

直须及尽玄微,始解承当底事。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於穆圣祖,宅神皇极。

降鉴在下,子孙千亿。

羽衣玉佩,旗纛旄节。

巍巍煌煌,秩祀万国。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

他非莫辨,他是莫知。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出一丛林,入一丛林。

不具参方眼,难透祖师心。

白圭无玷,顽石点砂。

转关一拶,佛祖仇雠。

咦,咬猪狗汉转风流。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

神鉴孔昭,享兹吉蠲。

夙夜毖祀,孝以奉先。

永锡纯嘏,功格于天。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非衣不传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既已授,法若为传。

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一言相契,万古不移。

柳眼发新条,梅花满旧枝。

秋风高,秋叶脱。

乱走衲僧,天涯海角。

驿报行天下,君王弃万几,鹤翔云汉远,龙向鼎湖飞。

杞国天初隐,咸池日尚微。

临轩思往事,备泪不停挥。

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

贤者即今在所,陈人不忧第墙阴。

或着容连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

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

宗通说通,抹过西东。

无两舌头,有双箭锋。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