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讽诗书。
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
飞步游秦宫。
侧覩君子论。
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
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
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
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
卷袠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
安知今所终。
十五讽诗书。
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
飞步游秦宫。
侧覩君子论。
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
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
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
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
卷袠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
安知今所终。
第 361 页[①]讽:背诵。诗书:《诗经》和《尚书》等。翰:笔。这里是泛指各种文章。靡:无。这二句是说十五岁时即会背诵《诗》、《书》,精通文辞。 第 361 页[②]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年刚二十称为弱冠。参:参谒。多士:指众多的达官显宦。 第 361 页[③]飞步: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秦宫:秦都咸阳的宫殿,这里泛指京城。 第 361 页[④]侧睹:从旁边看到,这是自谦之辞。君子论: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论著。预见:随同他人一道看见。预同“与”,也是自谦之辞。古人风:象古代人那样的品格、风度。这二句是说自己有机会读到了君子的论著,学得了古人那样的道德修养。 第 361 页[⑤]两说(shuì税):两次劝说。这是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说新垣衍和下聊城的故事。一次是鲁仲连来到赵国,得知魏王使新垣衍说赵尊秦昭王为帝,他就去责问新垣衍,使得新垣衍闭口不敢再言帝秦之事。另一次是燕人攻占了聊城,齐田单反攻聊城数年不下。鲁仲连就写了封书信用箭射入城中,信里分析了燕将的处境,那燕将得书后就自杀了,于是齐复得聊城。穷舌端:使善辩论的人无言答对。舌端,舌尖,指辩才。本《韩诗外传》:“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五车:形容书多,可装满五车。笔锋:笔尖,指文才。这二句是说其辩才有如鲁仲连,可以使对方理屈辞穷;其学识极渊博,可以摧折文士们的笔锋。 第 361 页[⑥]白壁贶(kuàng况):以白壁相赠。贶,赠送。这用的是庄子或虞卿的故事。据《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曾派人以黄金千斤、白壁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以黄金百镒、白壁一双相赐。聊城功:指鲁仲连助齐下聊城后,齐欲赐给他官爵,他不受而去。这二句是写功成不受赏,不肯收白璧之赠,又耻于接受官爵。 第 361 页[⑦]晚节:晚年。从:从事。世务:指治国为政。 第 361 页[⑧]乘障:守御边疆。乘,守。障,边塞地带防御敌人入侵的障堡。和戎:原意是出任使臣,和当时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去修订盟好。这里是指以武力征服。 第 361 页[⑨]解佩:解下玉佩。佩,古代文官和文士们结在衣带上的饰物。袭:穿。犀渠:兽名,犀牛之属。这里是指犀甲,古时甲胄多用犀皮制成。这句是说弃文从武,脱下文士的服饰,穿上了武将的甲胄。 第 361 页[⑩]卷帙(zhì至):书函,或盛书卷的布囊。古代书为卷轴,盛在布囊之中。奉:承。卢弓:黑色的弓,古代诸侯立大功者天子赐以卢弓、卢矢。这句是说把盛书卷的帙也用来装卢弓了。 第 361 页[11]始愿:最初的志愿。这二句是说自己没有力量实现初愿,只得弃文从武,而从武的结果如何,现在却不得而知。 【说明】 摹拟古人的作品叫拟古。鲍照的《拟古》诗共八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这首诗主要是仿效阮籍的《咏怀》(“昔时十四五”)和左思的《咏史》(“弱冠弄柔翰”)。 诗的中心思想是叙述个人的志愿和夙愿不遂的慨叹。前半部写自己的才能和理想:少年时熟读诗、书,能写文章,结识显贵,漫游京城。不但看过很多名人论著,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且还善于论辩,知识渊博。他希望建功立业,然后象庄子、鲁仲连那样不受财货、官爵。后半部写到了晚年不得已而弃文从武,感伤自己早年志愿的不得实现,又忧虑今后的命运。看来诗人是对当时重武轻文的风气有所批判,流露了一种对个人遭遇不满的情绪。--------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利剑不刺鼠,大钓不联鲕。
天昏白日沉,剑决浮云披。
地荡海水摇,钓引九鲸縻。
固其用不常,安得易用为。
当其未效间,是亦铅与铍。
吾非小丈夫,胸中少翘奇。
少年嗜勇黠,跨压百雄低。
两眼皆豚羊,一腹千麃罴。
使气睨群辈,问今当我谁。
四海有守兵,谓予皆耻之。
左手将醢戎,右手期锄夷。
书足记姓名,剑亦弃不治。
不愿当世是,不羞群曹嗤。
曰富贵在我,又何有年时。
块视勒山功,芥拾封侯龟。
一日忽自悟,吾岂虔强儿。
旧闻有六经,条理两可师。
无不至圣人,有学中自隳。
勿遂谓不及,吾由未尝追。
好勇不好道,吾将自诛非,浩乎如有年,茫乎其若思。
望禾如未获,专乎如有期。
夜或不记寝,昼或忘其饥。
不以儒自劫,不以庸自卑。
树而不可拔,山而不可移。
拒之不使杂,磨之不容疵。
孰为古之圣,孰为今之推。
孰远不可到,孰高不可訾。
置易功其难,力险肆自夷。
上自太古先,跂轩而望羲。
下至三代来,尧舜禹汤姬。
周公汲汲劳,仲尼皇皇疲。
轲况比踵游,雄俞磨肩驰。
或示我使向,或导我使随。
或凿我未开,或完我已亏。
或退而我引,或坠而我提。
或辅而我夹,或颠而我支。
或砭我赘疣,或膏我疮痍。
浴我挍我垢,酝我酿我醨。
计昔以较今,悮是而恨迷。
固知於圣贤,实辱再造私。
道远致力多,功大收效迟。
今而所存者,财一毛於皮。
苟曰成不成,我有罪未知。
如夫用不用,敢系天为辞。
若寒馁贫贱,此於我何居。
若夸毁誉訾,此其如予奚。
王君异学者,见我加嗟咨。
叙其念惜心,投以引勉诗。
语爱则然尔,独理似或遗。
辄自讼由来,强答非所宜。
西风处士,例一枝团月,咸平印印。
千古诗宗传不绝,至竟被渠道尽。
雪返香魂,霜吹晓怨,肯受东君聘。
罗浮梦转,兔环知是谁孕。
未说烟雨江南,垂垂青子,须要调金鼎。
愁绝西山明秀处,依旧鹤南飞影。
我白君元,君词我和,各自为长庆。
后来桃李,遥遥别是花信。
鲜民之生,靡瞻匪父。
母氏劬劳,宁不我顾。
兄弟无远,惟予与女。
执子之手,此夕何夕。
我心蕴结兮,嗟予弟行役。
二之日栗烈,飘风发发。
子之清扬,麻衣如雪。
载驰载驱,出宿于干。
揆之以日,体无咎言。
既差我马,远送于野。
敦彼独宿,于林之下。
无衣无褐,不念昔者。
陟彼高冈,或降于阿。
瞻望弗及,独寐晤歌。
展转反侧,不平谓何。
显允君子,洵美且异。
温其如玉,干禄岂弟。
春日载阳,薇亦作止。
睍睆黄鸟,嘤其鸣矣。
凡深于诗者皆配焉,亦可使后生兴起。
因作此诗以俟之屈原杜甫两无伦,诗到能愚始入神。
日月争光唯此志,江河不废赖斯人。
西天古佛应分坐,三代遗风可再淳。
欲向空山酬法乳,瓣香独拜泪沾襟。
此君丘壑姿,不受世炎凉。
那知犹有用,未免斤斧伤。
矫揉加尺度,指绕百鍊刚。
直节甘枕藉,凛气荐冰霜。
纨扇有用舍,杞桮真贼戕。
所用已卑贱,幸升君子堂。
用之苟非人,珪璧污闺房。
君家鸿鹄群,风雨今对床。
故令厕其间,贵贱可两忘。
他时飞雪或不常,烦君拂拭悬虹梁。
除非高士延孺子,无令今年少辰真王。
君不见当年卫武髦且期,尚欲进德形箴规。
又不见潞公堂过九十,精神折冲夸德威。
公今年才六士耳,朱颜绿鬓俨未衰。
便从午桥乐暇佚,宁独不畏二老讥。
恭惟中兴圣明主,焦心劳思抚四夷。
山东河北因戎索,远民日夜思王师。
楼号筹边宜属意,堂名佚老谁敢知。
请赓方叔壮猷雅,第入宣王复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