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董烈妇行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载无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

董郎卧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

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无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褵。

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与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

”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

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瀍帷?

”啼眠风洒洒,母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送我而后返,吾不汝诈。

”妇勉从母归,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长号浪浪泪满把。

投匕曰:“我去。

”母复送之野。

烟云惨淡日一抹,宣公桥下水泼泼。

妇云:“母乎!

河水清且沦漪,吾往从之,乐不可遏。

”母闻惊绝色惨怛,大呼褰裳不可脱。

渐台水深濑水阔,断萍芒芒强令活。

去矣还复入君门,抱君灵主哭诉君:“君神在木闻不闻,肉摧血裂魂纷纶。

母去儿解防,儿身终自妨。

儿有十尺麻,为君系三纲。

”粗粗髽绖移在脰,玉质高悬几筵右。

手持元气还乾坤,青天增高地增厚。

是时妇年才十八,英风烈烈塞宇宙。

呜呼!

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惟见李侍郎。

忠节不但臣节庆,为尔君夫何独幸。

岂弟君子洪嘉兴,二年一日风教行。

为尔成坟敕埋玉,彤管有绎光荧荧。

岂徒肇家声,岂徒信乡俗。

歌谣长吏泽,爱戴国家福。

慰存尽封恤,树劝望旌复。

呜呼!

天下多美人,人百其身倘可赎。

诗人简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13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旅雁何时更著行。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宿舍孤烟起,行衣梦雨凉。

朝止阊阖宫。

暮蔂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

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

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

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余照。

淹留且晞发。

要行更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呼猿洞口,虚空迸裂。

鸦飞不度,如行如说。

云淡碧天如水。

金石具举,典礼茂明。

淑慎其止,遹观厥成。

瑶琚微动,同替翼行。

行光娥极,德迈嫔京。

过江人物萃樵引。

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

杨柳春风丞相府,梧桐夜雨济王家。

册行何乡,于门东偏。

礼德乐成,合扇鸣鞭。

皇举玉趾,如天之旋。

燕及家邦,亿万斯年。

水篆行科斗,林妆啭画眉。

拭眼堂前,临济正令。

且行一半,拈佛祖病。

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自古自今,只是这个。

未须弹。

锦字两行妆宝扇。

扇中鸾影迷娇面。

兰叶歌翻春事空,孤凤离鸾两含怨含怨。

两颦浅。

羽髻云鬟低玉燕。

绿沈香底金鹅扇。

隐隐花枝轻颤。

当筵不放红云转。

正是玉壶春满。

湘水之清,昆玉之洁。

和气如春,忠心如铁。

储风月之精。

禀松篁之节。

真廊庙楷模,行佛祖途辙。

裴李稣黄总不如,柱石明堂渠迥别。

入魔王队,住邪见林。

修菩萨行,现夜叉心。

舌头托地有谁识,鼻孔辽天无处寻。

七返朱砂反本,九还金液还真。

休将寅子数坤申。

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

阴阳数足自通神。

出入岂离玄牝。

一向沈吟久。

泪珠盈襟袖。

我当初不合、苦撋就。

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行待痴心守。

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

佛也须眉皱。

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

罢了从来斗。

从今后。

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句。

独有小梅香漠漠,陆行随马水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