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chūn jiāng yī qŭ liŭ qiān tiáo,èr shí nián qián jiù băn qiáo。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céng yŭ mĕi rén qiáo shàng bié,hèn wú xiāo xī dào jīn zhāo。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周啸天)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点检笙歌多酿酒。

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

曲栏隋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

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从去后。

乱红不管花消瘦。

醉笑相逢能几度。

为报江头春且住。

主人今日是行人,红袖舞。

清歌女。

凭仗东风教点取。

三月柳枝柔似缕。

落絮尽飞还恋树。

有情宁不忆西园,莺解语。

花无数。

应讶使君何处去。

杨柳风前旗鼓闹。

正陌上、闲花芳草。

忍将愁眼覰芳菲,人未老。

春先老。

长安比日知多少。

日易见、长安难到。

无情苕水不西流,渐迤逦、仙舟小。

好在章台杨柳。

不禁春瘦。

淡烟微雨面尘丝,锁一点、眉头皱。

忆自灞陵别后。

青青依旧。

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梅笑东风,只两日间,又新岁华。

有玉龟阿母,献三蟠实,蕊宫仙子,飞七香车。

春满虾帘,雪晴鸳瓦,窗户非烟笼翠纱。

萱堂上,看衣翻戏采,觞捧流霞。

君家。

元是仙家。

几度看菖蒲九节花。

来剑池丹井,平分风月,一溪流水,犹泛胡麻。

寿庆千秋,荣封两国,绿鬓犹深杨柳鸦。

长生药,在蓬莱顶上,不必丹砂。

三月风和散曲尘,枝枝垂地每伤神。

为君系得春心住,忍折长条送远人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三度攀条。

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

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

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

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消。

城月。

冷罗袜。

郎睡不知鸾帐揭。

香凄翠被灯明灭。

花困钗横时节。

河桥杨柳催行色。

愁黛有人描得。

湖光乘雨碧连天。

绕堤映、草色芊芊。

舞风杨柳欲撕绵。

依依起翠烟还是春风客路,对花时、空负婵娟。

暮寒楼阁碧云间。

罗袖成斑。

姑苏台上春风和,江花乱落江水波。

交疏杨柳绿参差,华筵夜列开绮罗。

当筵西施间群蛾,朱颜为君起微酡,自拈红牙节清歌。

飞花着人思繁多,华月耿耿度斜河。

疏星出河夜欲过,乌啼哑哑奈尔何。

芍药斗新妆,杨柳飞轻雪。

著意留连不放春,已向东皇说。

况是谪仙家,自有长生诀。

方士呼来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千醉醒来春欲去。

莺儿燕子都无语。

好个一春行乐处。

花无数。

宝钗贳酒花前舞。

十里驿亭杨柳树。

多情折断青青缕。

春到去时留不住。

留不住。

西城日日风和雨。

萍蓬行路。

来不多时还遣去。

会有重来。

还把清尊此地开。

隋河杨柳。

见我五年三执手。

红泪多情。

待得重来走马迎。

暖日丽晴春正好。

杨柳池塘风弄晓。

露桃云杏一番新,花窈窕。

香飘缈。

玉帐靓深闻语笑。

新赐绣鞯花映照。

须信浓恩春共到。

汉家飞将久宣劳,迎禁诏。

瞻天表。

入卫帝庭常不老。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

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

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我不愿筑受降城朔方职总管,又不愿金狨击马西池万人看。

只愿宽间寂寞滨,倚醉高吟青玉案。

秋与霜斫蟹泥滑,春浪叉鱼杨柳贯。

江湖长恐寸心违,世界饶君左手断。

水寒轩槛碧万顷,山扫巫娥云一段。

鹤唳那愁蕙帐空,羊裘未让严陵岩。

是家太白孕英精,待诏銮坡摛藻翰。

藕船驾得玉井来,荔支腰重金章焕。

至今人物说淳熙,可并成周歌伴奂。

谁令七叶侍中貂,风月无边奉娱玩。

犠尊屡唤{奭斗}玉液,科斗何体先汉。

相期云路早骞翔,分明世泽流波漫。

莺藏杨柳金歌舞,蝶宿梨花雪梦魂。

三月春云暮,韶华似酒浓。

莺啼杨柳雨,蝶弄海棠风。

若作境会,过山寻蚁迹,不作境会,度水觅鱼踪。

故国归路远,日暮泣途穷。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

不若寄将明镜去,为曾照我鬓如丝

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

香炉忽动吹寒灰,浦城环翠阴风来。

岭头顽石尽能走,涧下奔泉皆倒回。

猿猱啼兮鬼啸野,六玄虬兮四骊马。

想须吟绕碧草亭,举手高翻白云写。

峰为文通名梦笔,杨公书堂曾散帙。

丽月鲜霞付与谁,烟墅有人还筑室。

田父何所祈,赠尔青麰黑桑椹。

里儒何所求,赠尔黄粮布囊枕。

万岁兮千秋,既往兮复留。

抽兰心,拆椒口。

簸南箕,挹北斗。

不假竹枝歌,何须折杨柳。

只用秦原妙绝词,传入神弦荐春酒。